大学四年规划书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6:31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2-21 03:42
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和计划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2-21 04:43
大学是什么,大学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不明白,也许每一个经历过了大学四年的同学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大学四年,再让我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这样过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让每一位同学再上一次大学,他们都会做的比现在再好。但是,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走好大学的每一步呢?
大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同学能够理解和把握物质世界,而且还能够使人理解、把握自身和超越自身。它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智慧、精神、人格等的全面涵养和促进,获得主动求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学应该如何去度过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现结合我的个人,对大学生活,做一个自我的分析:
大一新生是进入大学,心理转型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心理定位,以及思想转变,都是具有决定意义。
而初入大学的新生,经历了最紧张的高中的学习拼搏,进入大学之后,对人生,对学校都有一种观望的态度。于是,一切都变得非常新鲜,所以大一的同学,是最有兴趣尝试的。这是大一同学的一种优势,人们总是觉得大一的同学,精力充沛,积极性很高。
但是同时,我们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他们更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其实这种状态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对一切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于是什么都去尝试一下。这未曾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将大学的学习过程,形容成一个捕鱼的过程。那么大一的发展就是一个广泛的撒网过程。不要恐惧渔舟会遇上暗礁。如果在大一的阶段,还是不能把自己的状态打开,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平台,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可惜的。因为在你最自由,最有激情的时候,你放弃了那种机会。于是,便很难再找回来。
而针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的辅导,应该重视哪几点呢:
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1、
温情关怀:进入大学之后,每位同学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这种心理落差必然是存在的,大一的同学,可以用脱缰的野马来形容,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出来,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相当自主,相当空旷的空间。经历了最初的兴奋状态,然后就有可能分别进入两种状态。一种是能较好地开始另一种新的生活,很开心地进行自主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另外一种,开始的兴奋褪去之后,会陷入茫然无措之中,对大学生活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排斥。在这个时候,相应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来乍到,同学们往往找不到心里定位,各种抑郁情绪都会涌上来,没有亲人与朋友在身边,缺少归属感,这种一个人面对一个校园的感觉让他们不知所措。因此,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温情是第一步。每个学院都应该重视起从一开始就要关心每个学生。如果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院的温情,这种感激与感动,能延续很长的时间。一旦学生们能够找到对学院的归属感,同学们会感到温暖和安全许多。对于任何人来说,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学院这种一开始就对学生倾注温情的行动,对于学生心情愉快地开始大学生活,是一种非常好的帮助。温情关怀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那就是及时!这是万万耽误不得的,就像把一个客人从远方迎来,进门起他们感觉往往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导向性帮助: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院都有新老生交流会,使新生能认识到学院里更多的老师与同学。这里,还有强烈一种导向性的帮助。很多学长学姐们,会向新生讲解很多东西,希望把自已最好的东西,展示给新生,希望能够给予他们帮助。老师们也希望他们的讲话能够激起同学们对专业的热情,能够很好地投入大学的学习之中。但是,我们也要抓住关键,导向性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一种思想导向。说直白一些,让同学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学院的信心,这双管应该齐下,并且是相辅相承的。因此,这种导向性,最关键的就是鼓励,而不是要求。
3、
全面性教育:新生刚入校,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往往会得出很多片面的理解。当这种片面的理解被其一旦确定,却是很难改观的。因此针对新生的全面性教育教育也是不可少。全面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打开新生的视野,对很多问题,有一个比较外在的了解。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环境与资源学院对大一新生进行一次全球环境现状与整体评价的讲座,新生马上就能产生一种专业的使命感与自豪感,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我们这一届,却是直到大三,才形成这种使命感,这种迟到的使命感,还是非常让人遗憾的。当然,这种全面性教育,不仅仅限于学习,也不仅仅限于专业。这是一种眼界的开阔,知识构成的开阔,使学生拥有一种大气的精神。
4、
团队教育:大学生虽然提倡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是,大学生不应该是孤单的,良好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生来说,这种团队教育,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建设上。一个班级如果能够有良好的交流,有互相关心的氛围。那么大学生的心里失落感会减少很多,因为环境不熟悉而引起的不适应,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观。
5、
独立性教育:对于新生的教育,常常缺少一种独立性的倡导,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进入大学之后会发现很多同学,在校园独自行动,这是非常普遍的,而这并不表示其脱离集体,独自行动。这种情况的普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各方面原因。很多大一新生进来,也会陷入对自己形单影只状态的郁闷当中。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新生并不一定理解。这时,就需要一种所谓的独立性教育。大学是一个培养个性的地方,也是独立性的良好形成阶段。将来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独立面对的,并没有太多的人在你身边,因为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碌的事情。大学也是如此,你一个人,并不代表你不合群,新生应该放开这个心里包袱,而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管是一个人的,还是几个人的,都不是问题。独立性的培养,往往对一个人成长有着其良好的作用,关键是你能不能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大一,是一个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也是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大一新生,是应该被鼓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的,有一个名人说过:“高中的学习,是伏案努力,而到了大学,则应该是四面观望。”进入了大学,学生的视野被一下子打开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饱满的求知欲,则对个人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住,一个人能做到的,比他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到的,要多的多。
大一的成长,应该是以心里健康教育是一个前提,对于一个崭新的环境来说,一个良好的心态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影响深远的。如果,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很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整个大学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就发挥了。
大一的生活,应该忌讳的行为有:
1、
持继高四生活。大学的学习相对于中学的学习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不再是填鸭式的学习,没有老师在课堂上详尽细致的讲演,反反复复的炒冷饭式的上课。取而代之是一种提纲式的学习,常常是一节课就能上一章。于是,继续高中的学习习惯,只听老师上课,就会慢慢发现不能够吸收其中的知识。对于大一学生来说,这种在学习上的陌生感往往会让他们很是惶恐。于是很多同学采取一种高四的学习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大一就是高中的延续,大一仍然是被书本淹没的一年。这种高四生活,对于同学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大学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研究与探求,而高四学习中以看书为重点,以习题为辅助,往往是起到扼杀其研究深入的作用。任何事情,视野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应该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视野,而仅仅限于课堂,限于书本,限于中学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一种危害。大学的学习,显然应该更主动,更积极,强调效率,强调过程。很多同学过分强调于学习成绩。当然,对于学习来说,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大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你知道自己学习东西很多,比你自己感觉成绩良好更值得让人开心。
2 、
自我放纵生活:很多同学,一进入大学,则进入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是的,相对于大学之前家长老师身边转,大学生活无疑是非常自由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自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其独立性的阶段。相对于高三生活,大一相对来说,弦并没有绷得那么紧。可是你注意身边的那些优秀的同学,就会发现,正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严格的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大学刚进校,每个人之间的差异都是很小的,经过四年大学下来,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产生的惟一原因,就是在于学生自己。在于他是否积极地学习生活,在于他是否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于他是否有良好的自制性。对于大一同学来说,自我放纵是一剂毒药。发现有很多同学,一进入大学之后,就准备好好地玩一玩,这本无所谓,但是思想上一旦过于惰散,自我放纵便开始了。这种自多放纵是十分危险的,就像一匹脱缰马一样,进入自多放纵的阶段之后,你便会发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同时,坏的习惯养成之后,其持续效应也会产生,很难改正过来,对学生大学发展危害很大。
3、
得过且过的生活。这是一种对自己要求放低的状态,这是伴随着同学们刚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身边的同学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才华卓越,自己的中心地位的丧失而产生的。于是心理上的失落感,甚至对自己的不信任感,自卑感会产生抬头。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就逐渐产生。这种消极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对大学生良好成长,也有强烈的负面效果。因为大学中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各种资源,但是,没有积极地去吸收去学习,其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本来是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助其健康地成长,但是,其自身的消化道不好,存在着吸收障碍,那么,再好的营养也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4、
自我封闭生活:这是一种很多人都会陷入的状态,或长或短。进入大学之后,身边的同学不再熟悉,并且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行为习惯上的差异也给同学的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很多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如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亲人朋友不在身边的不习惯,或者对身处的大学各方面的不满意,或者是缺失一种归属感,种种原因综合起来,便会觉得十分孤独。心中的郁闷会越积越深,便会对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进行交流。大一新生,本是最开朗与活跃的阶段,也是通过各种活动与机会,认识更多人的机会。进入大学,一旦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始终都没有很好的朋友。而朋友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心里的寂寞,往往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大一阶段,应该是打开自己的交际面的时候,鼓励同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哪怕是有一些相对意义不大的活动,能够结识更多的人,也是值得参加的。
到了大二,同学们应对学习与生活重点有所关注,对自己大一时所获得的成绩以及发现的不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二是各方面成长最快的阶段,是一个各方面能力与素质不断拓展,思想与处事不断成熟的阶段。
竺校长有两句话:“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听过则矣,就像耳边一阵风一样,并不会往心里去。对于很多freshmen来说,并不能做出清醒的认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新生,大学生活刚刚开始,一个比较开阔的认识也刚刚起步,因此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回答。
但是,大二的同学,明显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是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刻。一则,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已经得到了良好的适应,对大学的生活与学习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个时候,一些思想上的建树,就应该慢慢建立。大学里来学什么,毕业后将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的话,那么到了大二,则应该有自己比较清晰的认识,应注重自已个性的发展,保存和发展其优势,对自己各方面的做一种修正。
大二的时候的学习,应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并且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要利用学校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很多同学,在大二的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往“精”里钻,但在事实上还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个时候,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可能还没有展开。因此,更加鼓励同学博览群书,不断开阔学习的视野。不要以为只要“专”就能做出成绩,因为,在现代的社会,光有一门知识万万不能成其大器的,学科纠结复杂不说,一门学科上的建树,往往离不开另外学科上的功底的。因此大学中,能够获得一个宽且厚的学习成果,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
大二,应该更加注重自己思维的锻炼。一个人是否优秀,我觉得主要就是表现在其思想上的。只有思想上的卓越才可能造就各方面的卓越。那么,应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的思维呢?
思维的训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被动式的,一种则是主动式的。作为思维训练之初,被动式训练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因为思维的训练,也是需要有人点拨,有人带路的。刚开始被动式的训练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被动?这是一个不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却有很多同学觉得这是个问题,关键就在于不够敏锐,学习的主动性不大。被动的思维训练途径还是非常多的,如参加一些注重思维训练的课程。由于很多大学,都很注重思维训练,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导论课,甚至讲座还是非常丰富的。同时,非正式的思维训练也很多,如参加一些课题组,积极参加一些座谈会,论坛。这种被动式的思维训练,可以在认真听取中很到,但是更有效的,却往往是在一些交流中。因为交流中,思想火花碰撞的概率更大。从而,你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正处在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当中。
主动训练,是当你真正体会到那种思维训练的成就感时,会努力地去做的一种训练,这是在被动训练的基础上的。就像一句俗语:“师你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时的同学,就应该去寻求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很广泛,也是非常普遍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你有意识的找一些有想法的同学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还有,当你听讲座是,能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训练途径。日积月累,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一点点成长,思想也得到了成熟,并且会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大二的时候,应该更具有创新性。由于大一的时候,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具备了一定基础,因此大二的时候,做很多事情应该更大胆,更具有创新性,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加进去。
进入大三之后,很多同学都会发现,自己对于很多事情的热情正在消褪。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但是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一样可以利用这种对什么事情都热情消减的状态。依旧延续那个捕鱼的例子,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捕什么鱼。到了大三,应该有一个对自己各方面的总结与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进入大学之初就有一个对自己的规划,但是,到了大三,这种规划,就更有现实基础,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这时,对自己的思想,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就应该是重点明确,确认自己要捕哪条鱼的时候,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全力以赴,应当坚定地放弃那些被自己割舍下的东西,而不应该犹豫不决。
大三的学习跟自己的专业已是紧密相连,很多同学都开始尝试和一些学长学姐,或者老师进行专业实验训练。这对于专业学习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很多同学怕辛苦,其实这种害怕是非常可笑的。曾有一位老师说过:“很多重点大学的学生们,有着那么好的科研条件,他们的老师常常都在进行尖端性科研,有不错的课题,同时也非常希望本科生的同学参与其中。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重视起这种机会,而让他白白流失。这是种非常愚蠢的资源浪费。”这位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当很多外校的同学对重点大学学生的资源羡慕不已的时候,而重点大学的同学却处在一种不知不觉,放任自流当中,任机会白白流失,甚至感不到一丝惋惜。难怪很多老师要扼腕叹息。
一个人,做很多事情,都在学会计算他们的机会成本。而在大学里这么一个有着社会上不可想象的学习资源的地方。放弃无疑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
也有很多同学会说:“我觉得自己无心于科研,我不适合那样的工作,也不会从事,因此科研对于我,没有意义。”有这种观点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有一句话有对的,抓住你现在能抓住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自己以后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肯定不会用的。
当然,大三也不仅仅只有科研一条路,我上面所说的所谓明确方向,就是要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理性的分析。该干什么,怎么去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且一旦决定,全力以赴。
到了大三之后,很多同学,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波动,往往表现在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之中。同时,很多同学会发现,对这个问题进行反反复复的推究,所以的结果,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前途的或担忧或自信,都只是一种假设而矣。如果,能抛开一些无谓的思想斗争,能够抓紧时间,学一点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才是很重要。
大四是捕鱼的最后阶段了,就是瞄准目标,一鼓作气的时候。大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就是一个专而攻之,再接再厉,从而得到一个大丰收。
进入大四之后,学业压力相对减少,大学的学习成果也已经接近于沉埃落定了。很多同学甚至认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学习的时候了,但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到了大四,对于前途的思考,已经基本定型,要干什么,大家都已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保研是过得是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是狗一样的生活,而考研的则过得是一种猪狗不如的生活。”上面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仔细分析,很多人都会发现,这很贴近现实。但是,无论是哪种生活,有两点,是绝对不应该也是不能丢失的,那就是一种生活的信念,一种学习的习惯。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学业压力已很轻松,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不用为了考试而学习、自主性非常大的阶段却也是一个非常肥沃的学习机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而且能够抓起曾经失落的各种学习机会,再进行一次充电。
而对于找工作和考研的同学来说,目标很明确,过程也很辛苦,但是只要努力地去做,却终会见其效果的。
大学是一个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地方,只要渴望进步,踏实地学习,大学会是每个人圆梦的摇篮。
大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同学能够理解和把握物质世界,而且还能够使人理解、把握自身和超越自身。它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智慧、精神、人格等的全面涵养和促进,获得主动求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学应该如何去度过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现结合我的个人,对大学生活,做一个自我的分析:
大一新生是进入大学,心理转型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心理定位,以及思想转变,都是具有决定意义。
而初入大学的新生,经历了最紧张的高中的学习拼搏,进入大学之后,对人生,对学校都有一种观望的态度。于是,一切都变得非常新鲜,所以大一的同学,是最有兴趣尝试的。这是大一同学的一种优势,人们总是觉得大一的同学,精力充沛,积极性很高。
但是同时,我们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他们更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其实这种状态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对一切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于是什么都去尝试一下。这未曾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将大学的学习过程,形容成一个捕鱼的过程。那么大一的发展就是一个广泛的撒网过程。不要恐惧渔舟会遇上暗礁。如果在大一的阶段,还是不能把自己的状态打开,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平台,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可惜的。因为在你最自由,最有激情的时候,你放弃了那种机会。于是,便很难再找回来。
而针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的辅导,应该重视哪几点呢:
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1、
温情关怀:进入大学之后,每位同学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这种心理落差必然是存在的,大一的同学,可以用脱缰的野马来形容,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出来,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相当自主,相当空旷的空间。经历了最初的兴奋状态,然后就有可能分别进入两种状态。一种是能较好地开始另一种新的生活,很开心地进行自主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另外一种,开始的兴奋褪去之后,会陷入茫然无措之中,对大学生活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排斥。在这个时候,相应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来乍到,同学们往往找不到心里定位,各种抑郁情绪都会涌上来,没有亲人与朋友在身边,缺少归属感,这种一个人面对一个校园的感觉让他们不知所措。因此,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温情是第一步。每个学院都应该重视起从一开始就要关心每个学生。如果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院的温情,这种感激与感动,能延续很长的时间。一旦学生们能够找到对学院的归属感,同学们会感到温暖和安全许多。对于任何人来说,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学院这种一开始就对学生倾注温情的行动,对于学生心情愉快地开始大学生活,是一种非常好的帮助。温情关怀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那就是及时!这是万万耽误不得的,就像把一个客人从远方迎来,进门起他们感觉往往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导向性帮助: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院都有新老生交流会,使新生能认识到学院里更多的老师与同学。这里,还有强烈一种导向性的帮助。很多学长学姐们,会向新生讲解很多东西,希望把自已最好的东西,展示给新生,希望能够给予他们帮助。老师们也希望他们的讲话能够激起同学们对专业的热情,能够很好地投入大学的学习之中。但是,我们也要抓住关键,导向性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一种思想导向。说直白一些,让同学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对学院的信心,这双管应该齐下,并且是相辅相承的。因此,这种导向性,最关键的就是鼓励,而不是要求。
3、
全面性教育:新生刚入校,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往往会得出很多片面的理解。当这种片面的理解被其一旦确定,却是很难改观的。因此针对新生的全面性教育教育也是不可少。全面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打开新生的视野,对很多问题,有一个比较外在的了解。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环境与资源学院对大一新生进行一次全球环境现状与整体评价的讲座,新生马上就能产生一种专业的使命感与自豪感,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我们这一届,却是直到大三,才形成这种使命感,这种迟到的使命感,还是非常让人遗憾的。当然,这种全面性教育,不仅仅限于学习,也不仅仅限于专业。这是一种眼界的开阔,知识构成的开阔,使学生拥有一种大气的精神。
4、
团队教育:大学生虽然提倡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但是,大学生不应该是孤单的,良好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新生来说,这种团队教育,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建设上。一个班级如果能够有良好的交流,有互相关心的氛围。那么大学生的心里失落感会减少很多,因为环境不熟悉而引起的不适应,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观。
5、
独立性教育:对于新生的教育,常常缺少一种独立性的倡导,其实这也是不可取的。进入大学之后会发现很多同学,在校园独自行动,这是非常普遍的,而这并不表示其脱离集体,独自行动。这种情况的普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各方面原因。很多大一新生进来,也会陷入对自己形单影只状态的郁闷当中。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新生并不一定理解。这时,就需要一种所谓的独立性教育。大学是一个培养个性的地方,也是独立性的良好形成阶段。将来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去独立面对的,并没有太多的人在你身边,因为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碌的事情。大学也是如此,你一个人,并不代表你不合群,新生应该放开这个心里包袱,而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管是一个人的,还是几个人的,都不是问题。独立性的培养,往往对一个人成长有着其良好的作用,关键是你能不能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大一,是一个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也是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大一新生,是应该被鼓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的,有一个名人说过:“高中的学习,是伏案努力,而到了大学,则应该是四面观望。”进入了大学,学生的视野被一下子打开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饱满的求知欲,则对个人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住,一个人能做到的,比他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到的,要多的多。
大一的成长,应该是以心里健康教育是一个前提,对于一个崭新的环境来说,一个良好的心态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影响深远的。如果,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很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整个大学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就发挥了。
大一的生活,应该忌讳的行为有:
1、
持继高四生活。大学的学习相对于中学的学习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不再是填鸭式的学习,没有老师在课堂上详尽细致的讲演,反反复复的炒冷饭式的上课。取而代之是一种提纲式的学习,常常是一节课就能上一章。于是,继续高中的学习习惯,只听老师上课,就会慢慢发现不能够吸收其中的知识。对于大一学生来说,这种在学习上的陌生感往往会让他们很是惶恐。于是很多同学采取一种高四的学习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大一就是高中的延续,大一仍然是被书本淹没的一年。这种高四生活,对于同学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大学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研究与探求,而高四学习中以看书为重点,以习题为辅助,往往是起到扼杀其研究深入的作用。任何事情,视野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应该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视野,而仅仅限于课堂,限于书本,限于中学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一种危害。大学的学习,显然应该更主动,更积极,强调效率,强调过程。很多同学过分强调于学习成绩。当然,对于学习来说,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大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你知道自己学习东西很多,比你自己感觉成绩良好更值得让人开心。
2 、
自我放纵生活:很多同学,一进入大学,则进入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是的,相对于大学之前家长老师身边转,大学生活无疑是非常自由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自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其独立性的阶段。相对于高三生活,大一相对来说,弦并没有绷得那么紧。可是你注意身边的那些优秀的同学,就会发现,正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严格的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大学刚进校,每个人之间的差异都是很小的,经过四年大学下来,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产生的惟一原因,就是在于学生自己。在于他是否积极地学习生活,在于他是否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在于他是否有良好的自制性。对于大一同学来说,自我放纵是一剂毒药。发现有很多同学,一进入大学之后,就准备好好地玩一玩,这本无所谓,但是思想上一旦过于惰散,自我放纵便开始了。这种自多放纵是十分危险的,就像一匹脱缰马一样,进入自多放纵的阶段之后,你便会发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同时,坏的习惯养成之后,其持续效应也会产生,很难改正过来,对学生大学发展危害很大。
3、
得过且过的生活。这是一种对自己要求放低的状态,这是伴随着同学们刚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身边的同学一个比一个优秀,一个比一个才华卓越,自己的中心地位的丧失而产生的。于是心理上的失落感,甚至对自己的不信任感,自卑感会产生抬头。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就逐渐产生。这种消极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对大学生良好成长,也有强烈的负面效果。因为大学中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各种资源,但是,没有积极地去吸收去学习,其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一个富贵人家的孩子,本来是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助其健康地成长,但是,其自身的消化道不好,存在着吸收障碍,那么,再好的营养也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4、
自我封闭生活:这是一种很多人都会陷入的状态,或长或短。进入大学之后,身边的同学不再熟悉,并且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行为习惯上的差异也给同学的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很多同学因为各种原因,如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亲人朋友不在身边的不习惯,或者对身处的大学各方面的不满意,或者是缺失一种归属感,种种原因综合起来,便会觉得十分孤独。心中的郁闷会越积越深,便会对与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进行交流。大一新生,本是最开朗与活跃的阶段,也是通过各种活动与机会,认识更多人的机会。进入大学,一旦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始终都没有很好的朋友。而朋友对于大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心里的寂寞,往往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大一阶段,应该是打开自己的交际面的时候,鼓励同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哪怕是有一些相对意义不大的活动,能够结识更多的人,也是值得参加的。
到了大二,同学们应对学习与生活重点有所关注,对自己大一时所获得的成绩以及发现的不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二是各方面成长最快的阶段,是一个各方面能力与素质不断拓展,思想与处事不断成熟的阶段。
竺校长有两句话:“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听过则矣,就像耳边一阵风一样,并不会往心里去。对于很多freshmen来说,并不能做出清醒的认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作为新生,大学生活刚刚开始,一个比较开阔的认识也刚刚起步,因此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回答。
但是,大二的同学,明显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是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刻。一则,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已经得到了良好的适应,对大学的生活与学习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个时候,一些思想上的建树,就应该慢慢建立。大学里来学什么,毕业后将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的话,那么到了大二,则应该有自己比较清晰的认识,应注重自已个性的发展,保存和发展其优势,对自己各方面的做一种修正。
大二的时候的学习,应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并且开展研究性的学习。要利用学校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很多同学,在大二的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往“精”里钻,但在事实上还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个时候,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可能还没有展开。因此,更加鼓励同学博览群书,不断开阔学习的视野。不要以为只要“专”就能做出成绩,因为,在现代的社会,光有一门知识万万不能成其大器的,学科纠结复杂不说,一门学科上的建树,往往离不开另外学科上的功底的。因此大学中,能够获得一个宽且厚的学习成果,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
大二,应该更加注重自己思维的锻炼。一个人是否优秀,我觉得主要就是表现在其思想上的。只有思想上的卓越才可能造就各方面的卓越。那么,应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的思维呢?
思维的训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被动式的,一种则是主动式的。作为思维训练之初,被动式训练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因为思维的训练,也是需要有人点拨,有人带路的。刚开始被动式的训练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被动?这是一个不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却有很多同学觉得这是个问题,关键就在于不够敏锐,学习的主动性不大。被动的思维训练途径还是非常多的,如参加一些注重思维训练的课程。由于很多大学,都很注重思维训练,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导论课,甚至讲座还是非常丰富的。同时,非正式的思维训练也很多,如参加一些课题组,积极参加一些座谈会,论坛。这种被动式的思维训练,可以在认真听取中很到,但是更有效的,却往往是在一些交流中。因为交流中,思想火花碰撞的概率更大。从而,你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正处在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当中。
主动训练,是当你真正体会到那种思维训练的成就感时,会努力地去做的一种训练,这是在被动训练的基础上的。就像一句俗语:“师你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时的同学,就应该去寻求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很广泛,也是非常普遍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你有意识的找一些有想法的同学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还有,当你听讲座是,能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训练途径。日积月累,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一点点成长,思想也得到了成熟,并且会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大二的时候,应该更具有创新性。由于大一的时候,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具备了一定基础,因此大二的时候,做很多事情应该更大胆,更具有创新性,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加进去。
进入大三之后,很多同学都会发现,自己对于很多事情的热情正在消褪。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但是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一样可以利用这种对什么事情都热情消减的状态。依旧延续那个捕鱼的例子,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捕什么鱼。到了大三,应该有一个对自己各方面的总结与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进入大学之初就有一个对自己的规划,但是,到了大三,这种规划,就更有现实基础,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这时,对自己的思想,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就应该是重点明确,确认自己要捕哪条鱼的时候,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全力以赴,应当坚定地放弃那些被自己割舍下的东西,而不应该犹豫不决。
大三的学习跟自己的专业已是紧密相连,很多同学都开始尝试和一些学长学姐,或者老师进行专业实验训练。这对于专业学习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很多同学怕辛苦,其实这种害怕是非常可笑的。曾有一位老师说过:“很多重点大学的学生们,有着那么好的科研条件,他们的老师常常都在进行尖端性科研,有不错的课题,同时也非常希望本科生的同学参与其中。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重视起这种机会,而让他白白流失。这是种非常愚蠢的资源浪费。”这位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当很多外校的同学对重点大学学生的资源羡慕不已的时候,而重点大学的同学却处在一种不知不觉,放任自流当中,任机会白白流失,甚至感不到一丝惋惜。难怪很多老师要扼腕叹息。
一个人,做很多事情,都在学会计算他们的机会成本。而在大学里这么一个有着社会上不可想象的学习资源的地方。放弃无疑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
也有很多同学会说:“我觉得自己无心于科研,我不适合那样的工作,也不会从事,因此科研对于我,没有意义。”有这种观点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是,有一句话有对的,抓住你现在能抓住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自己以后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肯定不会用的。
当然,大三也不仅仅只有科研一条路,我上面所说的所谓明确方向,就是要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理性的分析。该干什么,怎么去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且一旦决定,全力以赴。
到了大三之后,很多同学,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波动,往往表现在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之中。同时,很多同学会发现,对这个问题进行反反复复的推究,所以的结果,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前途的或担忧或自信,都只是一种假设而矣。如果,能抛开一些无谓的思想斗争,能够抓紧时间,学一点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才是很重要。
大四是捕鱼的最后阶段了,就是瞄准目标,一鼓作气的时候。大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就是一个专而攻之,再接再厉,从而得到一个大丰收。
进入大四之后,学业压力相对减少,大学的学习成果也已经接近于沉埃落定了。很多同学甚至认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学习的时候了,但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到了大四,对于前途的思考,已经基本定型,要干什么,大家都已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保研是过得是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是狗一样的生活,而考研的则过得是一种猪狗不如的生活。”上面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仔细分析,很多人都会发现,这很贴近现实。但是,无论是哪种生活,有两点,是绝对不应该也是不能丢失的,那就是一种生活的信念,一种学习的习惯。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学业压力已很轻松,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不用为了考试而学习、自主性非常大的阶段却也是一个非常肥沃的学习机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而且能够抓起曾经失落的各种学习机会,再进行一次充电。
而对于找工作和考研的同学来说,目标很明确,过程也很辛苦,但是只要努力地去做,却终会见其效果的。
大学是一个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地方,只要渴望进步,踏实地学习,大学会是每个人圆梦的摇篮。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