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执念(执著)、妄想是什么意思啊?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1:06
- 提问者网友:遮云壑
- 2021-02-08 13:33
佛教中的执念(执著)、妄想是什么意思啊?急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2-08 13:54
执念是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当执着的时候就会有怨念,唯有放下执着才会自在。
妄想
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亦即由于心之执着,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遂产生谬误之分别。又称妄想分别。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因为五蕴皆空、诸法无我。旧译《华严经》卷五〈如来光明觉品〉云(大正9·424c)︰‘一切诸世间,皆从妄想生;是诸妄想法,其性未曾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大正9·393b)︰‘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妄想
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亦即由于心之执着,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遂产生谬误之分别。又称妄想分别。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因为五蕴皆空、诸法无我。旧译《华严经》卷五〈如来光明觉品〉云(大正9·424c)︰‘一切诸世间,皆从妄想生;是诸妄想法,其性未曾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大正9·393b)︰‘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08 16:17
忽悠
- 2楼网友:迟山
- 2021-02-08 15:16
【妄想】
梵语(vikalpa)的意译。又作分别、妄想分别、虚妄分别、妄想颠倒。与“妄念”、“妄执”等语同义。即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亦即由于心之执着,而无法对事物确切了解,遂产生谬误。如《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又如隋·慧远《大乘义章》:“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此词后常用于泛指胡思乱想的人。如 ·白居易《饮后夜醒》诗:“直至晓来扰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又如丰子恺《放生》:“但我立刻感觉到这种假想的可笑,就停止了妄想。”亦指不切实际的或非份的想法。如宋·陆游《山园草木四绝句》之一:“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又如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分别】
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是心及心所对境生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俱舍论》卷二举有三分别:一、自性分别,以寻或伺之心所为体,直接认识对境之直觉作用。二、计度分别,与意识相应,以慧心所为体之判断推理作用。三、随念分别,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事之追想、记忆作用。六识之中,意识具足上述之三分别,前五识仅有自性分别,而无其他二分别。《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认为三分别乃是意识的作用,故谓自性分别属于现在,随念分别属于过去,计度分别则共通于过去与未来者。
【执著】
(术语)固著于事物而不离也。大般若七十一曰:“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著故,复名摩诃萨。”菩提心论曰:“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行事钞下四曰:“大德顺佛圣教依教而修,内破我倒,外遣执著。” 【执著】
坚持或固执的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