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法和学法具体有哪些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1 05:58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4-30 21:53
小学语文的教法和学法具体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4-30 22:04
小学语文教学新教法
东莞市长安东安学校任一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次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三、巧妙创设情景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表,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将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营造轻松氛围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余下全文>>
东莞市长安东安学校任一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次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三、巧妙创设情景
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有一次课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进了课堂,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这下,学生的眼光都随着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动。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课,干脆让他们尽情地看。终于,麻雀在班级中逗留了五、六分钟,飞出窗外。学生也都回过神来,我顺势就刚才麻雀怎么飞进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飞的,又是怎样飞出教室的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心情和对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发表,发现平时不大讲话的几个学生也有了表达的欲望,课后还将一篇篇具体而生动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营造轻松氛围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参与紧密相连。当......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