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和白毫银针有何区别?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9:05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3-22 22:57
君山银针和白毫银针有何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3-23 00:23
茶分绿、红、黄、白、青、黑六大类,君山银针属于黄茶,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白茶与黄茶无论是采摘还是发酵程度都有不同,当然口味也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就是泡好后都是白毫素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3-23 01:40
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近年多称白毫银针,按制茶种类分,属白茶类。它与宋代《大观茶论》中记述的白茶,以银线水芽为原料制成的“龙团胜雪”饼茶和现代的凌云白毫、君山银针等茶不同,它们的原料先经蒸、炒杀青,属绿茶或黄茶类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侧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花透明玻璃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牙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名列第二。
君山银针采摘开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衬有白布。芽头要求长25-30毫米,宽3-4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即所谓君山银针的“九不采”。
君山银针属芽茶,因茶树品种优良,树壮枝稀,芽头肥壮重实,每斤银针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为我国名优茶之佼佼者。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根据芽头肥壮程度,君山银针产品分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
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坚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足以引人入胜,神清气爽。根据“轻者浮,重者觉”的科学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的。可以设想,最外一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随后芽头体积膨大,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如果亲身考察一下君山银针冲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头为数并不太多,且一个芽头落而复起三次更属罕见。这种现象在其它芽头肥壮的芽茶中出偶尔可见,但都不及君山银针频繁。可见君山银针的芽头肥壮程度是出类拔萃的,这也是它品质上的一大特点。
君山银针于1956年国际菜比锡博览会上,因其质量优良,被誉为“金镶玉”,并赢得金质奖章。其售价也创我国当今名优茶之最。
君山银针制造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八道工序。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小时之久。
杀青:在20℃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茶叶下锅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茶色深暗。约经4-5分钟,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30%左右,即可出锅。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未杂片。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只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廷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与摊凉:复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摊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好为适度。
足火: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焙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次之。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侧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花透明玻璃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牙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名列第二。
君山银针采摘开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衬有白布。芽头要求长25-30毫米,宽3-4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即所谓君山银针的“九不采”。
君山银针属芽茶,因茶树品种优良,树壮枝稀,芽头肥壮重实,每斤银针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为我国名优茶之佼佼者。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根据芽头肥壮程度,君山银针产品分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
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坚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观,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足以引人入胜,神清气爽。根据“轻者浮,重者觉”的科学道理,“三起三落”是由于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的。可以设想,最外一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随后芽头体积膨大,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如果亲身考察一下君山银针冲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头为数并不太多,且一个芽头落而复起三次更属罕见。这种现象在其它芽头肥壮的芽茶中出偶尔可见,但都不及君山银针频繁。可见君山银针的芽头肥壮程度是出类拔萃的,这也是它品质上的一大特点。
君山银针于1956年国际菜比锡博览会上,因其质量优良,被誉为“金镶玉”,并赢得金质奖章。其售价也创我国当今名优茶之最。
君山银针制造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八道工序。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小时之久。
杀青:在20℃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茶叶下锅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茶色深暗。约经4-5分钟,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30%左右,即可出锅。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篾盘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未杂片。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只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针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时,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廷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与摊凉:复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干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摊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方法与初包相同。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好为适度。
足火: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焙至足干止。
加工完毕,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者为上;瘦弱、弯曲、暗黄者次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