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结合曹操,曹植,王粲的诗歌作品,分析建安时期的诗歌艺术特点 5分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1 03:24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5-10 11:59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结合曹操,曹植,王粲的诗歌作品,分析建安时期的诗歌艺术特点 5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5-10 13:39
“建安七子”之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 、刘桢,已经全部在《经典洛阳》中出场了。故事讲完了,该为他们作一个总结了。
“建安七子”虽是同时代人,但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人生观,尤其是像孔融这样的名士,为什么会遭到曹操杀害呢?历来说法不一。“七子”才情各异,光彩纷呈,将他们放在一起说一说,那就更有看头了。
记者在为“洛阳八大景”系列报道作综述时,题目是《从对仗中走出来的洛阳八大景》,以论证的形式向深处开掘,观点新颖;今天,记者为“建安七子”作综述,题目是《七问“建安七子”》,采用了“答记者问”的形式,行文活泼,形式新颖。
就让我们随着记者的提问,来听听“七子”如何“回答”吧。
——编者
正值春暖花开,古人逝去复来。
话说“建安七子”在《经典洛阳》一一露面后,王粲、陈琳等满心欢喜,收拾行囊准备回老家去。王粲、孔融是同乡,若按今天的行政区划,同属山东省人。两人作伴还乡,正好搭档。
可是孔融心中不快,对着王粲发牢骚:“《经典洛阳》讲你的故事时,把你说得那么好,似乎比我强多了。但你心里清楚,当时我的名气可比你大得多!你不过在诗歌方面有些成就罢了。而我在政治上、文学创作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你说是不是?!”
王粲心想:孔融已经死了1798年了,竟还没改掉这臭脾气!干脆,“建安七子”都暂不回家了,开个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再说说各自的感受。于是记者与“七子”之间便有了以下对话——
一问孔融:孔先生您好。您的人品和才情,都很令人钦佩!但您为啥说父亲于儿子没什么恩情,不过是当初为了发泄情欲,在子宫里种了一颗种子而已;又说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不过是寄物瓶中,倒出瓶中之物,母子关系也就完了——这话多难听啊!即使在思想解放的今天,怕也是奇谈怪论吧?
孔融作答:记者先生你有所不知!当时我说这话,事出有因。你知道,“建安七子”生活在东汉至魏初,你们后世之人写文学史时,犯了一个大错误——仅仅把建安文学圈定在25年间。实际上建安文学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算起来有50多年历史!
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是继先秦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大解放和文学大发展的全盛期!战乱频仍,可挡不住文化的辉煌灿烂,你说怪不怪?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在中国北部开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多文士归附曹氏集团,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文人集团。文人随军占许都,进洛阳,南征北战;忧世事,写离乱,形成了“建安风骨”。
我孔融,就是这“建安风骨”中的第一块硬骨头!你们现在不是有一个词叫“颠覆”吗?我当时做的事情,就是颠覆。颠覆什么呢?颠覆我的老祖宗孔子关于人伦方面的理论!
他说君臣父子等级森严,我偏说人人平等。那时候,兵连祸结,饿殍遍野,人们饿极了,成年人就吃小孩子,可直接吃自己的孩子又不忍心,就“易子而食”。你把我的小孩当午餐,我把你的小孩当晚饭,残忍至极,人性尽失。可是,虚伪的曹操,还要以“孝”治天下。可悲!可笑!可叹!做父亲的连自己的孩子都吃掉了,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讲孝道?呸!什么讲孝道,什么“举孝廉”,不过是皇室和朝廷用来维护人伦秩序的一种手段罢了。所以,我就说了上面那些话,不过是激愤之言,有什么错?
可曹操那厮,抓住我的小辫子不放,非要判我死刑。罪状还是那一条:不孝!最可笑的是,法庭当场出示的证据,居然是我说的一句话——一次,有个人向我请教:“假使天下饥荒,仅有一点点食物,做儿子的给不给父亲吃?”我回答:“倘若父亲不好,宁可给别人。”我说的是实话呀!如果父亲是个杀人犯,还要让他吃饱......余下全文>>
“建安七子”虽是同时代人,但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人生观,尤其是像孔融这样的名士,为什么会遭到曹操杀害呢?历来说法不一。“七子”才情各异,光彩纷呈,将他们放在一起说一说,那就更有看头了。
记者在为“洛阳八大景”系列报道作综述时,题目是《从对仗中走出来的洛阳八大景》,以论证的形式向深处开掘,观点新颖;今天,记者为“建安七子”作综述,题目是《七问“建安七子”》,采用了“答记者问”的形式,行文活泼,形式新颖。
就让我们随着记者的提问,来听听“七子”如何“回答”吧。
——编者
正值春暖花开,古人逝去复来。
话说“建安七子”在《经典洛阳》一一露面后,王粲、陈琳等满心欢喜,收拾行囊准备回老家去。王粲、孔融是同乡,若按今天的行政区划,同属山东省人。两人作伴还乡,正好搭档。
可是孔融心中不快,对着王粲发牢骚:“《经典洛阳》讲你的故事时,把你说得那么好,似乎比我强多了。但你心里清楚,当时我的名气可比你大得多!你不过在诗歌方面有些成就罢了。而我在政治上、文学创作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你说是不是?!”
王粲心想:孔融已经死了1798年了,竟还没改掉这臭脾气!干脆,“建安七子”都暂不回家了,开个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再说说各自的感受。于是记者与“七子”之间便有了以下对话——
一问孔融:孔先生您好。您的人品和才情,都很令人钦佩!但您为啥说父亲于儿子没什么恩情,不过是当初为了发泄情欲,在子宫里种了一颗种子而已;又说儿子与母亲的关系,不过是寄物瓶中,倒出瓶中之物,母子关系也就完了——这话多难听啊!即使在思想解放的今天,怕也是奇谈怪论吧?
孔融作答:记者先生你有所不知!当时我说这话,事出有因。你知道,“建安七子”生活在东汉至魏初,你们后世之人写文学史时,犯了一个大错误——仅仅把建安文学圈定在25年间。实际上建安文学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算起来有50多年历史!
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是继先秦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思想大解放和文学大发展的全盛期!战乱频仍,可挡不住文化的辉煌灿烂,你说怪不怪?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在中国北部开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多文士归附曹氏集团,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文人集团。文人随军占许都,进洛阳,南征北战;忧世事,写离乱,形成了“建安风骨”。
我孔融,就是这“建安风骨”中的第一块硬骨头!你们现在不是有一个词叫“颠覆”吗?我当时做的事情,就是颠覆。颠覆什么呢?颠覆我的老祖宗孔子关于人伦方面的理论!
他说君臣父子等级森严,我偏说人人平等。那时候,兵连祸结,饿殍遍野,人们饿极了,成年人就吃小孩子,可直接吃自己的孩子又不忍心,就“易子而食”。你把我的小孩当午餐,我把你的小孩当晚饭,残忍至极,人性尽失。可是,虚伪的曹操,还要以“孝”治天下。可悲!可笑!可叹!做父亲的连自己的孩子都吃掉了,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讲孝道?呸!什么讲孝道,什么“举孝廉”,不过是皇室和朝廷用来维护人伦秩序的一种手段罢了。所以,我就说了上面那些话,不过是激愤之言,有什么错?
可曹操那厮,抓住我的小辫子不放,非要判我死刑。罪状还是那一条:不孝!最可笑的是,法庭当场出示的证据,居然是我说的一句话——一次,有个人向我请教:“假使天下饥荒,仅有一点点食物,做儿子的给不给父亲吃?”我回答:“倘若父亲不好,宁可给别人。”我说的是实话呀!如果父亲是个杀人犯,还要让他吃饱......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