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5年级的世博征文,要求350字以上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1 09:58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3-20 18:52
围绕走进世博,走向世界。读书心得或者观后感。急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3-20 20:16
每一届世界博览会都是某些人心中的最爱。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的当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 “透过铁门映入眼帘的教堂的顶楼,还有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那美丽的水晶喷泉……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正如我后来多次向人谈到的感受,那天我的心中充满虔诚——很难有其他仪式可以让人有如此的感受。”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展示工业革命成就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百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俯贰碘荷鄢沽碉泰冬骏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欧美十多个国家参展,展期为140天,其间还进行展品评比、工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博览会上不直接进行交易活动,从此形成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格局。这次博览会选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幕建成,这座建筑被称为“水晶宫”。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以及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140天展期,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此后,西方各国对世博会在展示国力和促进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1853年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新大陆的主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展出的是新的工业产品——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等。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将新的动力机献给了世界,首次展示了电动马达……19世纪的历届世博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充分展示出人类工业文明在当时的最新成果。 20世纪前期:科技繁荣与呼吁和平 20世纪上半叶的世博会基本继承了19世纪“技术中心主义”的基本理念,但也有着显著的变化。从技术世界中诞生出来的博览会,试图站在技术的肩膀上将目光投向更为辽阔的空间,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文状况,这是世博会历经风雨恒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被称为“世纪之总”,展示了西方社会在19世纪的技术成就,如移动人行道等。19世纪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来宾4810万人次,远远超过往年。但这也是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20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连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博会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世博会仍然在困境中继续发展。1933年,美国为庆祝芝加哥建市100周年,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的背景是美国从30年代经济萧条中开始复苏。共有47个国家参展,3830万游客参观。这一届世博会有两个独创,成为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惯例,一是提出了“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从此以后,各届世博会都有确定的主题,二是允许一些大企业设立专馆,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这种做法很受企业家和参观者的欢迎,开创了大企业在世博园区内建专馆的历史。 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则将主题确定为“通过竞争获取和平”,在展示新技术的同时,表达了参展国对和平的期望。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世博会,它有一个热忱的主题:“明日新世界”,相应的,尼龙、录音机、塑料、电视机等新技术产品登台亮相。 20世纪后期:主题更趋多元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世博会,在战争的废墟上,人们不但要重建家园,还要重建自己对进步的信仰。世博会的标志物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此后的世博会开始呈现出纷繁的多样化和新发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03-20 21:58
世博是世界一次大热点,它是中国看世世博会是人类不同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未来发展的指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创创造环境与和谐共存的生活共同努力。
每一届世界博览会都是某些人心中的最爱。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的当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 “透过铁门映入眼帘的教堂的顶楼,还有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那美丽的水晶喷泉……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正如我后来多次向人谈到的感受,那天我的心中充满虔诚——很难有其他仪式可以让人有如此的感受。”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展示工业革命成就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百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2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3-20 21:21
让我们从现在行动起来,让城市多一份绿色,添一份活力 大家都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 better life),这是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目标!一位友人说过:“上海,就是东方的巴黎,让人神往,让人陶醉。”是啊,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短短几年的变化,就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上海的“水文化”的特色明显,特别是苏州河,苏州河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多少年来以黑臭文明的苏州河改头换面了。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亲水的平台、还有绿荫下漫步的游人。 上海从一年一个样到三年大变样又走到现在的年年大变样,这一路走来,确实是件不易的事情。从浦东的改革开放---金贸大厦,东方明珠,上海的博物馆,上海的科技馆,上海的张江高科技,上海的国际电影节。嗨!有那么多国际的中国的明星露脸。还有老外喜欢转悠老半天的热闹、拥挤不堪但有着浓郁的东方味道的城隍庙,还有众多的上海美味小吃,陆家嘴金客中心等等宏伟建筑的拔地而起到现在的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先进科技交通工具的出现,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上海!独一无二!这些都无疑的证明了上海的魄力与辉煌。 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我们的住房条件是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改变,就说我家吧,原来一家5口挤在两室户的老公房里,现在住的是花园小区,小区里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器材。楼里有电梯,物业管理。家里是空调、电脑、家庭影院应有尽有。妈妈说以前我们是要吃饱吃好,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吃的要丰富、要健康、要营养。 新时代的上海包容着万千的时尚和都市前卫,更包容着对未来的追求。apec会议成功在沪举办和2008年的申奥到2010年的试播,上海向着更形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美丽无懈可击,所以愈来愈多的国际友人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上海来,为了享受它的魅力,它的独特风情,当然更多的是对上海所包容的神秘的追求。我想上海之所以能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好评,还因为它那与身俱来海纳百川的气魄;这样那样的变化! 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吉祥物海宝的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