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月的诗句诗经中,中国文学提到的山水诗人是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3 23:20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5-03 01:28
带月的诗句诗经中,中国文学提到的山水诗人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5-03 02:46
写山水田园诗而著名的一派诗人,主要有谢灵运,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陶渊明、刘长卿、范成大等
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除《观沧海》外都不是纯粹的山水诗,依附于游宴、女性、送别、游仙等题材。
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太康不仅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文学,还是南朝华美篇章的开始。太康时期的山水就是寄托在这种华美思潮中。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其中“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句。其他山水名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冲破玄言诗的樊篱,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坛的优势地位。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第一表现主题,对古典诗歌的形成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古典诗歌意象方式的形成。
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创作经谢眺的传承进入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张悦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并继承和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代表了盛唐时代山水诗的美学追求。就是诗追求诗情画意,讲究物我相融,创造优美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明》、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等,用朴实的笔墨如实写来,平淡自然,创造出恬淡清幽的意境。王孟将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晚唐时期的杜甫,不再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雄奇壮伟......余下全文>>
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中国山水诗始于曹操,经建安六子、二曹的传承,形成山水诗的第一环节。相伴的意象表达方式成为我国山水意象的第一阶段。建安时期的诗歌以抒发慷慨悲越的情怀为主旋律,山水景物与情感结合,出现情景交融的审美倾向,除《观沧海》外都不是纯粹的山水诗,依附于游宴、女性、送别、游仙等题材。
魏晋时代,政治的黑暗,使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们以山水自然为乐土,往往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诗歌中的山水成分就多起来。晋宋时代,玄学融合了儒学的“名教”和老庄的“自然”为一体,引导士大夫们从山水自然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趣味。因此,借山水体现玄理,成为当时的普遍风气。玄言诗里有了山水的成分,或借景抒情,或寄玄理于山水。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太康不仅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文学,还是南朝华美篇章的开始。太康时期的山水就是寄托在这种华美思潮中。
东晋南渡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士族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过着欣赏名山大川、抚琴吟啸的悠闲生活,重视审美风度,山水、游宴、田园、游仙、书法、绘画都是这一风度的载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于是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出现于作品中。但他们轻山水,重玄思,由寓目山水进入玄思探索。自然展现的生身不息的生命力常引起他们关于宇宙、万物、生命的思考。
到陶渊明时,田园诗兴起,陶渊明寓情田园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然超脱。这时的山水是田园诗歌般的山水。
等到谢灵运时,我国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山水诗人,他完成了由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这种转变虽不彻底,但给刘宋初期的文坛带来了几分活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正如钟嵘所说“尚巧似”,“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纵放为娱的游览使他捕捉到了丰富的山水题材。代表作《登池上楼》描写久病初愈后所见的春天景色,以阳春之景反衬自己的阴凄苦闷心情。其中“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句。其他山水名句诸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以此冲破玄言诗的樊篱,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坛的优势地位。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第一表现主题,对古典诗歌的形成影响深远,直接影响了古典诗歌意象方式的形成。
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创作经谢眺的传承进入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张悦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并继承和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代表了盛唐时代山水诗的美学追求。就是诗追求诗情画意,讲究物我相融,创造优美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明》、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等,用朴实的笔墨如实写来,平淡自然,创造出恬淡清幽的意境。王孟将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晚唐时期的杜甫,不再描写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而是选择更富有表现力的雄奇壮伟......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