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么究竟是几日之寒呢?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4 15:45
- 提问者网友:niaiwoma
- 2021-03-04 02:33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么究竟是几日之寒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04 02:45
这句话里面的“一”、“三”等字在这里并不是量词,而是泛指,只是形容冰冻之厚,寒日之久。意思是能结如此之厚的冰当然不可能是短时间之内的寒冷所能达到的结果。
采纳哦
采纳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3-04 04:24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温度稳定地降到0℃或0℃以下时,自然界中的水便开始凝结成冰。水在结冰后,它的体积约增加1/10左右,也就是说,它的比重比水小了,因此冰总是结在水的表面。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冰层也就会逐渐增厚,不过冰层增厚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原因是,冰不易传热,在冰层下面的水,由于有冰层的保护,好像穿着一件棉衣一样,很难受冷结冰。人们通常都认为:数九隆冬时节,冰冻的厚度最大,其实最大的冰冻厚度应该在冬末春初左右。因为冰冻厚度与“负积温”有关。 所谓“负积温”,就是指冬季气温在0℃以下的累积总和。比如:12月22日,23日,24日……28日的气温分别为-7.8℃,-8℃,-7.9℃,-8.5℃,-9℃,-9.2℃,-8.9℃。那么,12月22日—28日这一星期的负积温就是-59.3℃。天气越冷,负积温就越高,冰冻也就越厚。 实验证明:“冰冻三尺”,大约需要-780℃的负积温。比如:某一地区冬季日平均气温为-10.3℃,那么780÷10.3 ≈76(天)。也就是说,这个地区冰冻三尺约需76天之寒。
- 2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3-04 03:43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温度稳定地降到0℃或0℃以下时,自然界中的水便开始凝结成冰。水在结冰后,它的体积约增加1/10左右,也就是说,它的比重比水小了,因此冰总是结在水的表面。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冰层也就会逐渐增厚,不过冰层增厚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原因是,冰不易传热,在冰层下面的水,由于有冰层的保护,好像穿着一件棉衣一样,很难受冷结冰。人们通常都认为:数九隆冬时节,冰冻的厚度最大,其实最大的冰冻厚度应该在冬末春初左右。因为冰冻厚度与“负积温”有关。 所谓“负积温”,就是指冬季气温在0℃以下的累积总和。比如:12月22日,23日,24日……28日的气温分别为-7.8℃,-8℃,-7.9℃,-8.5℃,-9℃,-9.2℃,-8.9℃。那么,12月22日—28日这一星期的负积温就是-59.3℃。天气越冷,负积温就越高,冰冻也就越厚。 实验证明:“冰冻三尺”,大约需要-780℃的负积温。比如:某一地区冬季日平均气温为-10.3℃,那么780÷10.3 ≈76(天)。也就是说,这个地区冰冻三尺约需76天之寒。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