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仪全唐诗简体,常建的另有记载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9 05:01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06-08 22:39
汉仪全唐诗简体,常建的另有记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6-08 23:32
在唐朝灿若星辰的诗人中,常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诗人。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处》二首。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为唐诗中的名句,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在唐朝文坛上,常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白。如唐丹阳进士殷王番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就把常建置于卷首,位在李白、王维等人之前,并在诗序中大加称赞。 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一直是一个悬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说:常建的籍贯,《全唐诗》未书。《唐才子传》作长安人。但他的《落第长安》诗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语,似非长安人。此说见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谈新编本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丛刊第三期)。傅璇琮《考》也对《唐才子传》所记常建事迹作了辨正,他认为《唐才子传》说常建是长安人不确,但他究系何地人,限于目前的史料,只能阙疑。高步瀛选注的《唐宋诗举要》中注:常建,长安人。开元进士。大历中,为盱眙(在今江苏)尉,颇不如意。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见唐才子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辞典》中注:长安(现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辞海》“常建“条是这样解释的:唐诗人。故里不详(一说长安人,误)。开元15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天宝年间卒。一说大历时尚在世,实误。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为世传诵。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在目前仅存的《唐人选唐诗》,只有十种,由唐朝人元结和殷王番等选编的,应该是比较权威的选本。这些选本的选取标准虽然各有不同,但总的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时代诗歌的一些看法与评价。其中第三集是《河岳英灵集》,由殷王番选编,共选诗二十四家,殷番在此集前言中说了他的编选标准:“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他在目录中又写道:“切见诗之流传于世多矣。若唐之河岳英灵。中兴间气。则世所罕见焉。本堂得此本。编次既当。批摘又精。真诗中无价宝也。”说明编者是非常认真的,目的确是以质论诗。在此集中,第一名就是常建,第二位才是李白,而与常建同榜进士的王昌龄,却被排在了卷上的倒数第二位。并且,常建诗15首,而李白诗仅选了13首,由此可见常建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了李白。此集在常建集前评语中言:“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辞海“河岳英灵集”条称:“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一十四首,每人各附评语。番论诗反对轻艳矫饰,提倡风骨声律的统一,注重兴象。所选以此为标准,是唐人选唐诗中较好的选本。” 2006年8月,临城县文管所在征集文物中,收上来一块古碑,是常建后人的一块墓志铭。墓志铭刻于威通六年。墓志铭中追述了常建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破解了这个千年之谜: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祖籍就是邢台。在此碑额上刻有“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字样。碑题是:《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傅融撰》:碑文为:公讳□,先邢州县人也。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曾祖琳,皇试太子通事舍人。祖如玉,皇授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天宝未年,安史作乱,四海鼎沸,公发貔虎之威,扫荡妖氛,无不泯尽。敕书于诏至今见在。父太平,皇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厝事,上柱国,河内县开国......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