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5:38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01-03 09:23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题。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非其私昵,谁敢任之②民之望也③君死,安归④将庸何归[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以陵民 陵:凌驾,欺侮B.社稷是养 养:保护C.枕尸股而哭 股:尸体D.三踊而出 踊:往上跳(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相同的两句是A.偃御武子以吊焉B.庄公通焉C.吾焉得死之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春秋时期的礼仪,君王非正常死亡,臣民是有理由殉死的。但是晏子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晏子违背了礼仪,强词夺理。B.这段文字是历史上著名的“晏子不死君难”,表现了晏子的聪明耿介、忠诚与正直。C.晏子认为,庄公虽然不一定要死,但他也是咎由自取的。崔武子弑君固然不对,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D.在春秋时期,讲究忠君固是一种传统,但晏子却具有超然于上的态度,明确了忠君的界限与尺度。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阐明了道理。(5)该选段代表了本文的最大特色,即在记载史实中寓褒贬。请结合选段内容,对此特色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1-03 09:51
答案:1.B;2.C;3.AB;4.A;解析:(1)①之:代词,责任;②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④归:回。(2)股:大腿。(3)A.焉:代词;B.焉:代词;C.焉:疑问副词;D.焉:兼词,相当于“于之”。(4)恰恰相反,晏子正是按照春秋礼仪来对待君主之死的。(5)面对晏子的“不死”、“不行”、“不归”,崔杼“舍之”,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这段,既刻画了晏子形象,又侧面表现出崔杼的心机,同时也反衬出庄公的无道。作者在此提供翔实的材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权衡、品评是非的空间,可谓“事详而博”。这就是《左传》沿用的“春秋笔法”,即在记载事实中寓褒贬,也是本文特色。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1-03 10:30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