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狂妄自大的人,怎样对待狂妄自大的人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3 13:41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08-13 04:34
如何对付狂妄自大的人,怎样对待狂妄自大的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8-13 05:08
据《妙法莲华经》记载,当释迦牟尼佛将入涅盘时,阿难问佛四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应如何对待恶性的比丘?”释迦牟尼佛回答说:“不与恶性比丘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对待之。恶性比丘是不讲道理的,故不和他争辩,让其自生惭愧心,以此影响他反过来遵守规矩,所以这是最好的办法。”
怎样对待那些不讲客观真理、只讲自己实惠,不讲天道公理、只讲自私自利,不讲仁义道德、一味胡搅蛮缠,不看长远、只顾眼前的性情凶恶和尚,释迦牟尼佛的观点很明确,就是不要与他争辩,无论他怎样说都不要理睬他。因为那些中了邪魔思想毒害的邪恶和尚,性情急躁、狂妄自大,不信佛理,不讲佛法,不讲仁义道德,甚至连一点道理都不讲,跟他们争辩是非,会使他们已经狂躁的性情更加狂躁,他们在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毁灭。如果别人都不答理他,给他心情平静下来的时间和机会,就有可能使他们狂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心静能使人理智,理智才能正确思考问题;心静能产生悟性,有了悟性才能悟出天地人间的大道,并能自觉地去遵守。静能生明,静能生智,静能生悟,静能生正;明智又会反过来促使人的心情平静,使人正直无私,不违反天道地道人道。静与智相因相生、相生相成。人由静变躁容易,由躁入静比较困难。内因是主要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也很重要,尤其开始由躁入静,使其狂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外部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心情由躁变静,就是由邪恶变为正直善良的转折点。佛祖教育说不要与恶性比丘争辩,不要理会邪恶比丘的诬蔑,就是要给恶性比丘的转变——静下来平心思考自己的所言所行、认识其错误创造外部条件。静下来平心思考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知道以前错了才能“自生惭愧心”,自生惭愧心才能去“遵守规矩”、遵守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去说话做事。这就是“不与恶性比丘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对待之”能够“以此影响他反过来遵守规矩”的道理所在;说它是最好的办法,是从尽力挽救恶性比丘而言的。这个故事和道理告诉我们,对待邪恶之人、坏人、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讲道理之人的言语攻击、谩骂和诬蔑,为了让他们从毁灭的道路上回心转意走回来,也应默然待之、不要理他,给与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怎样对待那些不讲客观真理、只讲自己实惠,不讲天道公理、只讲自私自利,不讲仁义道德、一味胡搅蛮缠,不看长远、只顾眼前的性情凶恶和尚,释迦牟尼佛的观点很明确,就是不要与他争辩,无论他怎样说都不要理睬他。因为那些中了邪魔思想毒害的邪恶和尚,性情急躁、狂妄自大,不信佛理,不讲佛法,不讲仁义道德,甚至连一点道理都不讲,跟他们争辩是非,会使他们已经狂躁的性情更加狂躁,他们在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毁灭。如果别人都不答理他,给他心情平静下来的时间和机会,就有可能使他们狂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心静能使人理智,理智才能正确思考问题;心静能产生悟性,有了悟性才能悟出天地人间的大道,并能自觉地去遵守。静能生明,静能生智,静能生悟,静能生正;明智又会反过来促使人的心情平静,使人正直无私,不违反天道地道人道。静与智相因相生、相生相成。人由静变躁容易,由躁入静比较困难。内因是主要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也很重要,尤其开始由躁入静,使其狂躁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外部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心情由躁变静,就是由邪恶变为正直善良的转折点。佛祖教育说不要与恶性比丘争辩,不要理会邪恶比丘的诬蔑,就是要给恶性比丘的转变——静下来平心思考自己的所言所行、认识其错误创造外部条件。静下来平心思考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知道以前错了才能“自生惭愧心”,自生惭愧心才能去“遵守规矩”、遵守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去说话做事。这就是“不与恶性比丘争辩,不要理他,以沉默对待之”能够“以此影响他反过来遵守规矩”的道理所在;说它是最好的办法,是从尽力挽救恶性比丘而言的。这个故事和道理告诉我们,对待邪恶之人、坏人、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讲道理之人的言语攻击、谩骂和诬蔑,为了让他们从毁灭的道路上回心转意走回来,也应默然待之、不要理他,给与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