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和古代人在对人体等审美观念有何不同?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5-01 10:4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5-01 11:34
看看这个 http://wenwen.soso.com/z/q171068867.htm
人都爱美,但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人们对人体美的追求和欣赏,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某些改变。
我国古代对容貌美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对五官形态的要求上,倾向于欣赏丹凤眼、樱桃小嘴、丹唇皓齿;喜爱丹蛾眉、柳叶眉、八字眉等,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浓或淡,并无定规;要求牙齿洁白晶莹,“齿如含贝”。元代除要求齿白外,还追求齿缝黑。追求肌肤嫩白、细腻,如《诗经》所描述的“肤如凝脂”,追求面色红润,一般都崇尚“红妆”。但也有偏爱“黄妆”的,如从元朝开始,有往脸上涂黄的习气。
我国古代多是以男子为主体的社会。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历来以男性眼中的美为标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劳动者的审美观点。这些诗歌中描绘的美女形象基本上是体态丰泽,高大而壮实,如“颀而长兮”,“硕人其颀”等。硕者,大也;颀者,长也。可见当时是以身材高大为美的。
至战国时期,屈原和宋玉才开始描写女性的纤腰之美,提出“体更娟”、“容则秀雅”等审美观点。《后汉书》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时以身体瘦削、细腰为美,宫女们为了求媚于楚王,减食忍饿,以求细腰,甚至有饿死也不悔者。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美女帛画中的妇女形象,即为细腰大袖长裙,与楚王好细腰的记载是相印证的。
从北周开始,不论从出土的陶俑还是从遗留的画迹中,都开始出现丰腴的形象。北周的雕塑、佛与菩萨均由瘦长的脸型向半圆形转化,可见当时对人体的审美已由瘦长转向丰满。到唐代,则普遍以丰腴肥白为美。唐代美人杨贵妃则是典型的代表。唐代遗留下来的画像或雕塑,都是肥硕丰满,宽额广颐。宋代女性要求婷婷端丽,身材合度。至清代,又渐渐建立了蛋形脸、削肩膀、扁平胸、细腰身、尖足的美女模式。
古代和近代对毛发的审美基本不变,都要求毛发乌黑、亮泽,只是对发型有不同的审美要求。
对于人的状态美,历代有不同的追求,其中有健康的观点,也有不健康的观点。如我国“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的四态之说,是一种对健美的欣赏;而南唐以后的缠足之风,使女子走路扭扭摆摆,显得弱不禁风,实际上是一种病态美。
对于风度美的追求,即对精神风貌的重视和对内在品德美的追求,则是我国历代对人体美追求的传统审美要求。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5-01 13:11
- 2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5-01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