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组
D组
C组
B组
A组
体操最高难度系数是哪组?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17:55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2-27 02:5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2-27 04:20
一、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难度系数的主要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全体被试得分率为难度系数
如果一个题目的难度大,则被试得高分的可能性小;反之,如果题目的难度小,则被试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用得分率可以作为难度系数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6—6)
式中,P代表题目难度,为被试在某题目上的平均得分,为该题目的满分。
例4.10名学生参加一个测验,其中两题的得分情况如表6—6所示,计算这两题的难度系数。
表6—6 10名被试在两道题上的得分表
学生
A
B
C
D
E
F
G
H
I
J
平均得分
题目满分
第一题
1
1
1
0
1
0
1
0
1
0
0.6
1
第二题
3
2.5
3
1.5
2
0
1.5
1
2
0.5
1.7
3
则第一题的难度系数
第二题难度系数
在本例中,第一题实际上是个1、0二值记分题。对于二值评分题,只有答对与答错之分。因此,其难度系数在本质上是正确作答人数的比例,也叫通过率。
2.以全体被试通过率为难度系数
在上例中,第一题实际上是个1、0二值记分题。对于二值评分题,只有答对与答错之分。因此,其难度系数在本质上是正确作答人数的比例,也叫通过率。直接建立在通过率基础上的难度系数,其取值范围在0.00(即无人做对)和1.00(即全部做对)之间,其计算公式是:
P=K/N (6—7)
上式中K为答对人数,N为全体被试人数。
3.以两端组被试得分率的均值为难度系数
该方法是分别计算高分组被试和低分组被试的得分率,然后求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难度系数,公式为:
(6—8)
式中,代表难度系数;、分别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得分率,即该两组被试在同一个题目上的难度系数。
以两端组被试的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的具体计算步骤为:
(1)按被试的总分,将全体被试者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2)从高分往下找,找出高分组;由低分往高找,找出低分组。两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7%。
(3)分别计算高分组、低分组的被试在该题目上的平均得分。
(4)代入公式(6—7)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在同一个题目上的难度系数。
(5)把 和 代入公式(6—8),计算这个题目的难度系数。
二、难度系数变换
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难度系数,不论是得分率还是失分率,都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假设每个试题所要测量的潜在特质或能力是呈正态分布的,然后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将试题的难度系数P作为正态曲线下的概率面积,转换成具有相等单位的等距量表,即Z分数(标准分数)量表。由于标准分数量表具有相等单位,属于等距量表。因此,用标准分数作为题目难度的指标,可为进一步作难度分析带来方便。但是,Z分数有小数点和负值,故需作线性变换。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变换是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为ETS)采用的难度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6—9)
式中,(delta)表示题目难度系数,Z表示由P值转换得来的标准分数,可通过查正态分布表(见附表1)后计算确定。由于标准分数 Z通常只取介于+3之间的数值,因此,常用的 值介于1到25之间,平均难度为13,标准差为4。值越大,表示试题越难;越小,表示试题越容易。这种表达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不过,在我国教育领域与考试界,通常还是用得分率来刻画题目的难度。
难度系数的主要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全体被试得分率为难度系数
如果一个题目的难度大,则被试得高分的可能性小;反之,如果题目的难度小,则被试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因此,用得分率可以作为难度系数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6—6)
式中,P代表题目难度,为被试在某题目上的平均得分,为该题目的满分。
例4.10名学生参加一个测验,其中两题的得分情况如表6—6所示,计算这两题的难度系数。
表6—6 10名被试在两道题上的得分表
学生
A
B
C
D
E
F
G
H
I
J
平均得分
题目满分
第一题
1
1
1
0
1
0
1
0
1
0
0.6
1
第二题
3
2.5
3
1.5
2
0
1.5
1
2
0.5
1.7
3
则第一题的难度系数
第二题难度系数
在本例中,第一题实际上是个1、0二值记分题。对于二值评分题,只有答对与答错之分。因此,其难度系数在本质上是正确作答人数的比例,也叫通过率。
2.以全体被试通过率为难度系数
在上例中,第一题实际上是个1、0二值记分题。对于二值评分题,只有答对与答错之分。因此,其难度系数在本质上是正确作答人数的比例,也叫通过率。直接建立在通过率基础上的难度系数,其取值范围在0.00(即无人做对)和1.00(即全部做对)之间,其计算公式是:
P=K/N (6—7)
上式中K为答对人数,N为全体被试人数。
3.以两端组被试得分率的均值为难度系数
该方法是分别计算高分组被试和低分组被试的得分率,然后求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难度系数,公式为:
(6—8)
式中,代表难度系数;、分别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的得分率,即该两组被试在同一个题目上的难度系数。
以两端组被试的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的具体计算步骤为:
(1)按被试的总分,将全体被试者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2)从高分往下找,找出高分组;由低分往高找,找出低分组。两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7%。
(3)分别计算高分组、低分组的被试在该题目上的平均得分。
(4)代入公式(6—7)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在同一个题目上的难度系数。
(5)把 和 代入公式(6—8),计算这个题目的难度系数。
二、难度系数变换
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难度系数,不论是得分率还是失分率,都属于顺序变量,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假设每个试题所要测量的潜在特质或能力是呈正态分布的,然后就可以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将试题的难度系数P作为正态曲线下的概率面积,转换成具有相等单位的等距量表,即Z分数(标准分数)量表。由于标准分数量表具有相等单位,属于等距量表。因此,用标准分数作为题目难度的指标,可为进一步作难度分析带来方便。但是,Z分数有小数点和负值,故需作线性变换。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变换是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为ETS)采用的难度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6—9)
式中,(delta)表示题目难度系数,Z表示由P值转换得来的标准分数,可通过查正态分布表(见附表1)后计算确定。由于标准分数 Z通常只取介于+3之间的数值,因此,常用的 值介于1到25之间,平均难度为13,标准差为4。值越大,表示试题越难;越小,表示试题越容易。这种表达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不过,在我国教育领域与考试界,通常还是用得分率来刻画题目的难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2-27 04:57
在男女比赛项目中,均有a、b两组裁判员对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评分。a裁判组动作本身的分数加上连接的分数,就是a分,也就是难度系数。剩下就是b分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