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我健康成长(1.如何社交2.人生)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7-20 06:3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雁书
- 2021-07-20 06:55
当前,很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目的性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习惯不良、能力低、焦虑紧张,不能很好适应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较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而现代中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应具有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等。
少年的天空不能没有阳光,更不能残缺。中学生怎样才能健康成长呢?
现选取几个案例与大家一起研讨。
乡下来的孩子
小强,14岁,8年级学生,外来务工子女,性格外向,为人豪爽,朋友很多,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
7年级时,小强对学习很有兴趣,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第一学期时,学习成绩居中等,但到下学期成绩开始下降,慢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迟到、上课睡觉、逃学、上网,并因此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小强的父母,最近一年来,生意扩大,很忙,于是找了个小保姆专门照顾他,要钱给钱,要物给物,但是小强每周和父母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个案例使我明白,为什么生意人在事业成功的时候,孩子的教育却失败了。
家庭暴力结出了暴力的果实
刘某,16岁,9年级学生,是家里的独子,三代单传。父亲是工人,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一个——打!棍棒底下出人才是父亲唯一的信条。母亲是一弱女子,不敢多管,否则自己都要挨打。
他父亲的一句话,我终身难忘:“老师,有一次我打得他在床上躺了七天!”这个孩子入校军训时一周时间打了三次架。开学一个月就从社会上纠集了一帮社会青年要打初三的同学,幸亏老师干预及时。
喜欢用暴力惩罚子女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父母的暴力行为会促使子女性格粗暴、情绪压抑,并且产生崇尚暴力的心理。
物质上有求必应,家庭教育却一片空白
郑某,男,13岁,七年级班学生。
郑某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
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郑某父母工作忙,大部分时间他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不管郑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他开口,爷爷奶奶总是有求必应。
有学生曾说过:“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此时的郑某正是这种心态。
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和谐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战争”,在他们心里留下了创伤与阴影。
离异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容易走向极端,要么溺爱,要么暴力。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有别于同龄人。
学生E,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他与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另组新的家庭。E的母亲很要强,工作也非常辛苦,周六、周日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E因为从小缺乏正确的指导,所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呢?通过以上四个反面案例可以得出结论,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因材施教,把孩子当成有完整人格的人看,教育的不当,爱的残缺都会使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
不要忘记,感动和感化是教育的最好手段。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