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寺门前大肚弥勒佛佛像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0 19:56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2-10 04:46
什么寺门前大肚弥勒佛佛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2-10 06:14
弥勒菩萨,“弥勒”是吐火罗文音译,意思是“慈爱”。
弥勒菩萨道场在兜率天内院,“兜率”有知足,喜足的意思。
通常,弥勒菩萨像被安置于佛教寺院山门前,或寺院入口处,多数寺院都是这样安放的。因为弥勒菩萨像慈爱、喜足,十分亲切和蔼,又是未来佛,所以被安放与访客入山或入庙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以提示人们知足常乐,有容乃大。
有赞曰: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弥勒菩萨道场在兜率天内院,“兜率”有知足,喜足的意思。
通常,弥勒菩萨像被安置于佛教寺院山门前,或寺院入口处,多数寺院都是这样安放的。因为弥勒菩萨像慈爱、喜足,十分亲切和蔼,又是未来佛,所以被安放与访客入山或入庙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以提示人们知足常乐,有容乃大。
有赞曰: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02-10 08:29
不一定
如果觉得我说的对,或者帮到了你,
就请点击采纳我的回答吧.
- 2楼网友:等灯
- 2021-02-10 07:40
世间的人说大肚不好,佛可从没这么说过啊!
佛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说啊人人百年后都是一堆的骷髅,所以大肚不大肚有什么区别呢?肚子都会消失没有不见了!
至于形象啊,你要看看弥勒的典故了!
最早期的弥勒形象就是和佛一样,头发卷的,身上是袈裟披挂着的!
后期的胖弥勒是中国化的弥勒!就是带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弥勒的样子!
弥勒在佛教史上被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几乎可以说超过任何一个位大乘论师或者行者。从信仰的角度上说,从原始佛圣典《阿含经》到大乘佛教经典,都以为他是当来下生的弥勒佛,曾经七佛受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的世纪结束后,他就正式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换言之,他就是下屈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觉的候补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便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人,而这个法统的继承,以人间的观念来说,是相当长的,要经过八万四千岁的交递增减,一百年增加一岁,由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为一轮次,亦即释迦牟尼的一个法统世纪的结束,才轮到他的住法时间。此一信仰,在汉传、藏传两大语系佛教中非常流行,显密两宗对弥勒都有深厚的信仰。
现在的弥勒形象多为布袋和尚的形象:
不知名氏,来历不详的布袋和尚,自称“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说四明人)。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经常佯狂疯颠,出语不定,就地而卧,随遇而安。他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禅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资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一生奇事不胜枚举,高兴就卧在雪里,雪也不沾身;能够预卜吉凶和气候,天晴时,穿着高齿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雨天则穿上湿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灵验,被认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说: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
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坐化。
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和尚仍背着布袋到处走,于是世人竞相描绘他的图像供奉在家中。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门前就可看见笑意盈盈的弥勒菩萨,好像欢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游客。以下的诗偈,最能说明菩萨的满腔欢喜: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