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七十而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18:48
七十而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问题一:七十古稀是什么意思? 七十古稀: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附: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余下全文>>问题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问题三:"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30岁就可以独立处事了;40岁便遇事不迷惑;50岁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生的道路;60岁,一听别人言论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规矩。”问题四:"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这段话,一定是他在七十岁以后快八十时所讲的话,应该是孔子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对自己一生的为人和事业的回顾和总结,所以这个“学”字一定不同平常。
他十五岁便开始致力的事业,一定是到现在还一直在从事的人生学说和真理探索,决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学习”、“念书”之类的“学”。我们如果理解孔子从十五岁才开始做学问,或者开始学习,那就太小瞧他了。
他的学习读书应该从很小就开始了,只是在十五岁上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便立志于建立自己的人生体系和思想学说。所以说,“志于学”的“学”,也应该是自己的人生学说,与“学而时习之”的“学”字是一个意思,正相呼应。
有了人生的方向和奋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十五年的努力探索和亲身实践,终于在三十岁上得到了成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就是对于人生礼义道德有了完整的体系和说法。这便是“三十而立”,谓自己的学说得以建立。一旦他有了“克己复礼”的事业,即是他从孩童到成人的标志,又是他传播真理、教化天下事业的开端。
作为一个人类文明的自觉载体,他建立自己人生思想与学说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文明。通过十年的验证和磨炼,传播和教化,在学中知不足,在教中知困,而且有不足便补充,有困惑就解决。所以,到了四十岁上,便可以教学相长,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也就是说,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成熟,能够说服自己和别人了。
人都具有思想活动,是为了说服和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导师却必须有思想体系,因为他一定要说服别人。没有思想体系,那一定说服不了别人。传播文明的过程,其实是个说服人的过程。在这个说服人的过程中,孔子做到了无所困惑,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了。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去说服和教化天下,困惑越来越少,觉悟自然越来越高,不再会为世俗的名利等俗务所缠身了,生活得潇洒自在多了。 这才是真正的“不惑”。他知道了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研究大自然所赋予万物和人类的命运,也包括自己的命运。认识了什么该兴,什么该亡;谁能成功,谁必失败,这里都是因为他们各自本身的规律所制约。
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胡作非为了。五十岁以前,也许孔子还想过去改造什么,到了这时,他的人生境界有了质的飞跃,“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顺应,从此不会再逆天而行了。
人身上的感觉器官中,眼、耳、鼻、舌、身、意,佛家称之为“六根”,由之对应的外界事物被称做“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执着“六尘”便形成了“六识”:喜、怒、爱、思、忧、欲。这三个“六”便构成了十八层地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便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所杀的那六个贼: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见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从我们自身的理解,“六根”之中,“身”、“意”属于整体的概念,“鼻”则只管呼吸,“舌”和“眼”则可以开阖自如,只有“耳根”关闭不住,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外界的信息刺激。而这些信息不见得都合乎自己的心愿,你会听到许多不理解的声音,烦恼由之而来,痛苦与日俱增,反而违背了自己生命的自然。 从心所欲,不逾矩: 做事都範够趁心如意,但却并没有超越社会的行为准则 孔子知天命后又修养了十年,明白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即使是那些逆耳的话,听了之后自己也无能为力,剩下的只是徒唤奈何,生气也只是徒增烦恼,受到最大损害的只是自己。有了......余下全文>>问题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是什么意思啊!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问题六:“三十而立,四十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什么意思? 正解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问题七:七十有六的"有"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有,是通假字,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计数.意思是70+6=76问题八: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什么意思啊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句古语~~ 因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 医疗条件卫生状况都不是很好 所以一般人很难活到70岁去 所以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语出现问题九:七十年的字是什么意思 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为耄耋之年。
你想问的应该是耄耋吧,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
全部回答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2012年以来,各地猪肉价格就如同坐上“过山车
佳成二手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中联路店)地址有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办公地址在什么地方
吴江社保局电话怎么打不了
请问,女生进来啊,你们作爱时候疼不疼啊 ?第
弄死小老鼠,大老鼠会来报复吗
海信冰箱门玻璃碎了用不用维修费
手机怎么输入数字的平方,三次方四次方…
如果你跟一个异性结伴旅行,同床共枕,你会怎
徐州市贾汪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位置在什么地
简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新生儿上户口需要村委会开证明吗
空调高低落差有5米,外机高于内机,空调受影
镇赉县到大庆市怎么去
华为手机登录的不是自己的账号怎么注销
推荐资讯
不急英语怎么说
扬州职业大学属于扬州市中心还是扬州新区?
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
请问七天酒店怎么订最划算?
请问,用完的咖啡豆渣,可以和泥土混在一起养
淘宝买的论文查重一段时间后就显示不出来了怎
深蓝色代表什么意思呢
手机旺旺号等级怎么查询
莲花县升坊派出所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贸易公司文员该做什么
单选题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A.人
现实中怎么变成狼人?、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