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
反映我国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5-10 10:1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5-10 10:19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如何发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最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了我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说:“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虽然也说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基本调子比较乐观,如说“好势头日益明显”,有人还提出“保8”的目标不变等。但是,在我的老花镜下的经济,叫形势相当不妙!
一,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经济的形势,不能就眼前的现象谈经济发展。如根据“去年,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是10.6%、10.1%、9%和6.8%,今年一季度是6.1%,二季度回升到了7.9%。”就得出“从增长速度来看,明显可以看到经济下行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的结论。必须抓住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从全局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观察。发言人还说什么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都是“官话”、“套话”,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判断经济发展走向,至于具体的细节,当然会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如果像发言人那样,只会说“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之类的套话,哪里能够做出科学的判断呢?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日益积累着的严重问题:主要是“需求不足”,从需求的背面看,也可以叫 “产能过剩”。
这里顺便指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事实面前也有一点点“进步”。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觉得现在的危机主要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他强调是经济危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不承认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生产过剩。他说:“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性质已经发生改变,从金融危机逐渐转变为实体经济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正转为实体经济危机》《中国证券报》 2009-6-18)最近在《对中国经济增长保8很有信心》的访谈中,他又一次承认,世界经济要复苏,就必需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见连林毅夫之流也不得不承认生产过剩、或者说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和本质。
统计局的发言人说:“回升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外需明显不足,严重萎缩,上半年我们出口下降21.8%。另外,一些企业、一些行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企业实现利润还在继续下降,财政增收增支的压力还很大,产能过剩还较突出,就业压力还比较大。”虽然也承认了“产能过剩还较突出”的问题,但是说成为“不确定因素”,而且与外需“严重萎缩”、“一些行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等并列。其实“产能过剩”不是什么“不确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外需“严重萎缩”更凸显出“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不仅是“不确定”因素之一,而是我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为了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我们曾采取多发纸币刺激需求;于是通货膨胀的问题又成为主要矛盾;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威胁,经济停滞又突出出来;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百分之八点五时,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姚景源就出来说:“物价预控目标压力大”;时隔不久,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又急急忙忙地改为防止经济停滞,所以叫“摁下葫芦起了瓢”。当然,根本问题还是需求不足,而通货膨胀是派生的现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则严重依靠外贸、外资,一时间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于是吹捧为“一枝独秀”等,实际上是造成了更大的“产能过剩”,孕育着更为严重的危机。
改革开发前我国经济的问题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当时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需求过旺”。虽然那时被帝国主义封锁,也是一些人嘲讽“闭关锁国”的时期,而当时我国经济的问题却是供应不足,连吴敬琏也不得不承认生产是“高速增长”(《中国增长模式抉择》(增订版)第100页 吴敬琏著),但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所以,又被人嘲笑为“短缺经济”。
现在我们的统计局只讲经济发展的速度,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比等,但就是不讲增长的财富归了谁?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大量数据,恰恰就不公布有关财富归属的数据,不公布所有制的情况。而财富的占有形式,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仅仅公布国内生产总值等有关数据,不公布财富的占有状况,不可能客观地认清经济发展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财富集中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据《时代周刊》2009年6月25日的报道,我国0.4%的人占有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已经超过美国。
用西方经济学的尼基系数看,也反映了我国财富的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基尼系数逼近0.47 缩小收入差距七大对策》王远宏 《人民网》2006年03月13日)
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人,两极分化如此严重,广大劳动群众的购买力当然就低,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是必然的现象;生产过剩问题如此突出,迟早必将爆发危机,采取什么政策、措施也阻挡不了。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也可以看出生产过剩的严重程度。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支出法)最终消费支出占48.6%;资本形成总额占43.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7.9%。而最终消费支出的48.6%中,有13.3%是政府消费支出,真正属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只有35.3%。(引自《中国统计摘要》2009年 第35页)这35.3%的居民消费支出中还包括“老板”们的消费,广大劳动群众的消费支出,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更小了!
可见,我国的生产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真真为劳动人民消费的部分只占1/3左右,而依靠私营经济、靠老板们发展经济,老板们是靠减少工资支出,增加利润,劳动群众的收入当然不可能有大的增长,所以,需要不足的问题是这种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08/96962.html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5-10 12:35
- 2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5-10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