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涟和杨继胜的评价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00:53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4-11 06:58
对杨涟和杨继胜的评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4-11 07:35
杨继盛(1516-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明正德11年(1516年)生于山西阳城。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深夜秉烛长读,终在嘉靖年间得中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
时西部蒙古族鞑靼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鞑靼俺答屈辱求和。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谏阻,竟为仇鸾及把持朝政的严嵩诬陷而下狱遭贬。死劾严嵩,列举严嵩十大罪五奸,但终因朝政昏暗,再次被诬下狱,备受严刑摧残。
他在诏狱期间,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杨继盛再次表现了他的无畏与勇气:
“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在诏狱,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廷杖之后的一个深夜,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平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只求一死。
嘉靖34年(1555),杨继盛依然在狱中顽强地坚持着,这一年,严嵩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除掉这个动摇自己权位的人。世宗下诏将杨继盛处死。
10月27日,杨继盛被害于北京市刑场,年仅40岁。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临刑,神态安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临刑诗):
(一)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二)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注:这是真正的原版,是根据他家乡的明清容城县志及他的文选整理出来的,而其他版本则是把两首诗并为一首。这是一个错误,纠正了,希望以后不要出错了。)
在这一天,严嵩在他的府邸里欢庆自己的胜利,而嘉靖依然在西苑继续着他的修道事业。
在这一天,杨继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严党就此走上灭亡之路,因为有这样一句古话——众怒难犯。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
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正殿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劾仇鸾的《罢马市疏》,一碑刻《劾严嵩疏》。清顺治十三年,将清世祖福临御制文两篇刻碑立于祠内。杨公祠大门外有一牌坊 ,写有“表”,祠后另一牌坊写“旌忠坊”。
金线胡同杨公祠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于是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前门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时,又增“成仁坊”一座。
遗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涟是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杨涟上书光宗,力陈光宗过失,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平反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崇祯初年,诛灭魏忠贤阉党之后,杨涟冤案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杨涟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时西部蒙古族鞑靼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鞑靼俺答屈辱求和。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谏阻,竟为仇鸾及把持朝政的严嵩诬陷而下狱遭贬。死劾严嵩,列举严嵩十大罪五奸,但终因朝政昏暗,再次被诬下狱,备受严刑摧残。
他在诏狱期间,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杨继盛再次表现了他的无畏与勇气:
“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在诏狱,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廷杖之后的一个深夜,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药,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平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只求一死。
嘉靖34年(1555),杨继盛依然在狱中顽强地坚持着,这一年,严嵩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除掉这个动摇自己权位的人。世宗下诏将杨继盛处死。
10月27日,杨继盛被害于北京市刑场,年仅40岁。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临刑,神态安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临刑诗):
(一)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二)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注:这是真正的原版,是根据他家乡的明清容城县志及他的文选整理出来的,而其他版本则是把两首诗并为一首。这是一个错误,纠正了,希望以后不要出错了。)
在这一天,严嵩在他的府邸里欢庆自己的胜利,而嘉靖依然在西苑继续着他的修道事业。
在这一天,杨继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严党就此走上灭亡之路,因为有这样一句古话——众怒难犯。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
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正殿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劾仇鸾的《罢马市疏》,一碑刻《劾严嵩疏》。清顺治十三年,将清世祖福临御制文两篇刻碑立于祠内。杨公祠大门外有一牌坊 ,写有“表”,祠后另一牌坊写“旌忠坊”。
金线胡同杨公祠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于是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前门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时,又增“成仁坊”一座。
遗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涟是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杨涟上书光宗,力陈光宗过失,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平反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崇祯初年,诛灭魏忠贤阉党之后,杨涟冤案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杨涟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