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 上面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对待文献学与考古学之间关系?但二者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该以哪个为主?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手下有一个重要的诸侯防风氏,他统领的古国据说就是良渚古国。 然而有专家考证,古防风氏之国应在今天的山东境内,而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在浙江和江苏的环太湖地区,地理位置相去甚远,他们更主张良渚古国可能是蚩尤部落集团中的羽人国。
在中国一直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手下有一个重要的诸侯防风氏,他统领的古国据说就是良渚古国。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13:40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3-08 01:2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08 01:27
我本人不是学历史或考古学的,但是根据常理,粗浅的认为文献学与考古学中,考古所得实物应是人们还原历史真相的最终依据。因为文献毕竟是后人所作,甚至是传说,人们对于文献的辨伪能力远不如实物。
譬如夏朝,虽然《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因为没有考古文物出土,一直以来都有对这个朝代是否真正存在的争议。而商朝也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表之后,才使得自己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是确实并不排除有些文献中记载的事物,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最终湮没在时间的洪荒中而无法找到实物证据。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如果文献能相互印证,即相当数量严谨的史书中对这个事物都有记载,这样就比较可信一些。当然,这只是相对可信一些而已,没有实物的最终确认,也只能认为是“可能”存在过。
治史最讲究言之凿凿。而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当然,上面只是我自己的观点,非专业人士,仅供参考哈~~
譬如夏朝,虽然《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因为没有考古文物出土,一直以来都有对这个朝代是否真正存在的争议。而商朝也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表之后,才使得自己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但是确实并不排除有些文献中记载的事物,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最终湮没在时间的洪荒中而无法找到实物证据。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如果文献能相互印证,即相当数量严谨的史书中对这个事物都有记载,这样就比较可信一些。当然,这只是相对可信一些而已,没有实物的最终确认,也只能认为是“可能”存在过。
治史最讲究言之凿凿。而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当然,上面只是我自己的观点,非专业人士,仅供参考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3-08 01:53
你好!
俊余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