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字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2:26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1-03 13:04
简述汉字的特点和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1-03 14:09
问题一:? 简单论述汉字的特点与作用 一:汉字是由相形文字进化而来,所以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本身包含有字义。独体字如:伞人口 ***。 合体字多为形声字,由形部和声部组成。如:跑抱炒***。若拼音文字是一维文字的话,方块汉字 就是二维文字。同样一篇文章,汉字比拼音文字篇幅小。也就是汉字的信息容量大。 不管音位文字(英俄)、音节文字(日),字母只是一个音,而汉语是语素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 同时也是一个意义。二:汉字储存亚洲几千年历史信息,所以汉字是一部任何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书。三:世界文字逐步向拼音化发展,形声汉字即是汉字拼音化的表现。汉字能够随时代的变化而同步 进化。问题二: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非拼音文字,同拼音文字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语音上表示音节;
2、在意义上代表语素;
3、形体上是方块平面型文字;
4、内部构造有其理据性,即构成规律;
5、其发展速度上具有相对稳定性.
每一特点的内涵要求能具体阐述,比如什么是汉字的理据性,既要求能解释,又能结合汉字加以说明.问题三:汉字的简介 汉字是意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日文:汉字(日本汉字);かんじ(平假名)朝鲜文/韩文:??(谚文);汉字(朝鲜汉字)越南文:ch? Hán;??汉(喃字)英文:Chinese characters阿拉伯文:?????? ???????西班牙文:los caracteres de chino法文:les caractères de chinois德文:Chinesische schriftzeichen俄文:Китайский иероглиф葡萄牙文:Chinesische schriftzeichen意大利文:I caratteri cinesi 商周时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这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流行的青铜铭文(金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春秋以后,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异形”。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国字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稍后,程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曹魏时,钟繇创立真书(楷书)。至此汉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仅如此,自东汉末年,汉字的书写已成一种专门的艺术即书法。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有人主张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 就有9353字了;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余下全文>>问题四:简述汉子与汉语的关系是什么意思 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是相适应的,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的智慧结晶.他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汉字跨历史、超方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辅助工具,它负载着特定的信息,而且能把这种信息传播千百年之后,这种符号不是最有价值的符号吗?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上古时代,人们“结绳而治”,“刻契”而记,可是“结绳”和“刻契”传达的信息很不清楚,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了一段时间或换了一个地方,人们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谁知道五个绳结是代表五斗米?还是五尺布?还是要会见五个朋友?所以这种办法被人们抛弃了,代之以文字.而创造汉字的汉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这种以表意而不是以表音为主的文字,使信息交流不仅在当时可行,而且还能传以后代.所以我们今天读两千年前的古书时,还明白“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用记音符号记录下来的话,由于古今语音的变迁,我们今天就不一定能读懂了.
这是一种奇迹.有一位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出千古不变的汉字,与中国人的民族性和文明价值标准有关.中国人追求的文明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明价值为标准”的.他举例来说,中国人常说:“要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下去”.“子子孙孙”这句话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是常用语.中国人把字铸在青铜器物上,铭文的结尾总是说“子孙其永宝用”.所以中国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能超越时代而永久保存下去的东西,而不是只图眼前的方便.
另外,作为表意性质的汉字还有“超方言”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存在着多种方言,虽然人们的语音和说法有所不同,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却是一样的,这就使汉语的书面语在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之间起得到了交际作用.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汉语的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与印欧语系有明显不同.比如,英语词有形态变化,像动词根据时态而变化,如,“eat”有“ate, eaten,eating”的不同形态.名词有数的变化,如,one table,two tables (加”s“).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如,good,better best.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如,主格”I“ ,宾格”me“. 数词有基数和序数的变化,如,one ,first.汉语“吃”在什么时态用都是“吃”.所以汉语不需要有表示形态变化的语素符号,只有音节符号就可以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音节文字),一般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或一个词.它有一定的形体、一定的读音和一定的意义,这样,一个汉字既是语义符号,又是语音符号,又是语素符号,使用起来很是方便.这是汉字能长期作为表意文字而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汉字又可以克服因为汉语音节少而出现的问题.从语音角度来看,汉语一共有1600多个音节,这要表达复杂的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而形体不同的汉字可以把口语里的同音词区别开来.“数目和树木”、“夕阳和西洋”、“中心和忠心”,在口头语言里是没有差别的,可用汉字写出来,意思就大不一样了.这也是汉字与汉语相适应的又一表现.
3. 汉字虽然数量很多,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汉字并不是一些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方块符号,它是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而创制,按照一定顺序而书写的.早在西汉末年,人们就归纳总结了古人造字的六种方法,这就是“六书”理论.东汉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后来又出......余下全文>>问题五:简述文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人类字符或文字的演变(是指每一个最基本的原始字符,不是指后世的人们,根据字根和笔划所造出来的文字,也不是指拼音文字领域里直接用字母编造新词的过程。但大多数字符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已经创造出来的,故把这种思维理解为原始文明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没有道理),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只有视觉意义的图画文字。这种图画文字或符号,通常会比较完整的描述物象。这一阶段,人们根据自己所能见到的物象,直接在地上或其他材质上,用十分简单的工具,描述物象实景,以便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人能够看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无论作什么努力,这些符号的痕迹肯定是无法“考证”的。因为那时的人们,只是想表达自己当时的意思,并没有想到给后人留下“物证”,更不可能有照相、录相、记录技术。如果有人非要寻找这类证据,看看幼儿涂鸦、绘画写生也就能够理解了。
第二步:有视觉意义和简单发音讯号的象形符号。它仅描述物象的主要特征,现在还能看到的纳西文字,以及在美洲发现的玛雅文字,就带有这个特征。比如,画羊,只画羊角;画手,只画五指;画脚,只画脚趾;画房子,只画轮廓;画人,只画站立张开四肢的样子等。这时的人们,通常会用不十分确切的“读音”称呼这个符号,直到多数人能够发出差不多的“音”时,这个符号便有了自己的“称呼”了,也就具备了原始的形声字特征了。
第三步:同时兼有视觉效果和明确读音的形声字。最初是以不规则、不稳定的线条或粗糙符号,抽象描述物象,并且按照约定的发音或读音在人群中进行交流与使用。后来,所使用的线条或符号越来越趋于规范与统一。早期的岩画文字、楔形文字,以及现代还在使用的云南丽江“纳西文字”、湘西南的“江永女书”等,都属于这个阶段的文字。在汉字领域,因为发展的迅速与快速,直到目前,人们能发现最早的方块字史料,也只有甲骨文、或陶文、或金文了。但甲骨文、陶文、金文已经远远先进于这一阶段的文字。在甲骨文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只管拼命生活与生产,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大自然,故没有为后人留下可以考证的“字符记录材料”。其实,从历史发展来看,有无“字符历史材料”都不能否认这样的史实:在甲骨文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为着能够使用“规范、容易使他人辨识的符号”,肯定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思考,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努力,也展示了祖先们的伟大聪明才智。
第四步:规范字符时期的“大分裂”。即是说,在字符走向比较规范的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先后形成了两个差异很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方向以原始字符为字根,继续沿着“视觉特征为主”的象形文字方向发展,形成以汉字(方块字)为主体的视觉文字体系;另一个方向是从原始字符中抽象出一些比较有特色、有明确代表意义的有限字符,作为基本字符,开辟出一条以读音和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字符拼写”道路,形成了以拉丁字母等为主要特色的“拼音文字”。
曾经一些有意沿着“象形文字发展”的古老民族,因为外来势力的彻底入侵而彻底消亡了,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印第安人、古美洲(中美洲的玛雅图画文字,只是近现在发现了一些痕迹,其实早已灭绝了)等。同时,正因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崛起与强大,汉字即方块字才得以完全的保留下来,并且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字根与笔划的组合过程中,已经发展为十分庞大的“汉字世界”,也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得以顺利、持续走向今天,并且依旧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景象。不难预测,因为汉字的视觉特征、单音节、延续思维等特点,必将承担着未来人类主体文字的历史重任!
以字根和笔划为基本特色的形声字,汉字是唯一的完整代表。这种文字,不仅保留了视觉功能和发音效果、而且在后世......余下全文>>
汉字是非拼音文字,同拼音文字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语音上表示音节;
2、在意义上代表语素;
3、形体上是方块平面型文字;
4、内部构造有其理据性,即构成规律;
5、其发展速度上具有相对稳定性.
每一特点的内涵要求能具体阐述,比如什么是汉字的理据性,既要求能解释,又能结合汉字加以说明.问题三:汉字的简介 汉字是意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日文:汉字(日本汉字);かんじ(平假名)朝鲜文/韩文:??(谚文);汉字(朝鲜汉字)越南文:ch? Hán;??汉(喃字)英文:Chinese characters阿拉伯文:?????? ???????西班牙文:los caracteres de chino法文:les caractères de chinois德文:Chinesische schriftzeichen俄文:Китайский иероглиф葡萄牙文:Chinesische schriftzeichen意大利文:I caratteri cinesi 商周时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这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流行的青铜铭文(金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春秋以后,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异形”。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国字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稍后,程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曹魏时,钟繇创立真书(楷书)。至此汉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仅如此,自东汉末年,汉字的书写已成一种专门的艺术即书法。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有人主张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 就有9353字了;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余下全文>>问题四:简述汉子与汉语的关系是什么意思 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是相适应的,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的智慧结晶.他有以下几个特点:
1.汉字跨历史、超方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辅助工具,它负载着特定的信息,而且能把这种信息传播千百年之后,这种符号不是最有价值的符号吗?
在文字产生之前的上古时代,人们“结绳而治”,“刻契”而记,可是“结绳”和“刻契”传达的信息很不清楚,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了一段时间或换了一个地方,人们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谁知道五个绳结是代表五斗米?还是五尺布?还是要会见五个朋友?所以这种办法被人们抛弃了,代之以文字.而创造汉字的汉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这种以表意而不是以表音为主的文字,使信息交流不仅在当时可行,而且还能传以后代.所以我们今天读两千年前的古书时,还明白“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用记音符号记录下来的话,由于古今语音的变迁,我们今天就不一定能读懂了.
这是一种奇迹.有一位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出千古不变的汉字,与中国人的民族性和文明价值标准有关.中国人追求的文明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明价值为标准”的.他举例来说,中国人常说:“要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下去”.“子子孙孙”这句话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是常用语.中国人把字铸在青铜器物上,铭文的结尾总是说“子孙其永宝用”.所以中国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能超越时代而永久保存下去的东西,而不是只图眼前的方便.
另外,作为表意性质的汉字还有“超方言”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存在着多种方言,虽然人们的语音和说法有所不同,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却是一样的,这就使汉语的书面语在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之间起得到了交际作用.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汉语的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与印欧语系有明显不同.比如,英语词有形态变化,像动词根据时态而变化,如,“eat”有“ate, eaten,eating”的不同形态.名词有数的变化,如,one table,two tables (加”s“).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如,good,better best.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如,主格”I“ ,宾格”me“. 数词有基数和序数的变化,如,one ,first.汉语“吃”在什么时态用都是“吃”.所以汉语不需要有表示形态变化的语素符号,只有音节符号就可以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音节文字),一般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或一个词.它有一定的形体、一定的读音和一定的意义,这样,一个汉字既是语义符号,又是语音符号,又是语素符号,使用起来很是方便.这是汉字能长期作为表意文字而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汉字又可以克服因为汉语音节少而出现的问题.从语音角度来看,汉语一共有1600多个音节,这要表达复杂的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而形体不同的汉字可以把口语里的同音词区别开来.“数目和树木”、“夕阳和西洋”、“中心和忠心”,在口头语言里是没有差别的,可用汉字写出来,意思就大不一样了.这也是汉字与汉语相适应的又一表现.
3. 汉字虽然数量很多,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汉字并不是一些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方块符号,它是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而创制,按照一定顺序而书写的.早在西汉末年,人们就归纳总结了古人造字的六种方法,这就是“六书”理论.东汉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后来又出......余下全文>>问题五:简述文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人类字符或文字的演变(是指每一个最基本的原始字符,不是指后世的人们,根据字根和笔划所造出来的文字,也不是指拼音文字领域里直接用字母编造新词的过程。但大多数字符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已经创造出来的,故把这种思维理解为原始文明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没有道理),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只有视觉意义的图画文字。这种图画文字或符号,通常会比较完整的描述物象。这一阶段,人们根据自己所能见到的物象,直接在地上或其他材质上,用十分简单的工具,描述物象实景,以便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人能够看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无论作什么努力,这些符号的痕迹肯定是无法“考证”的。因为那时的人们,只是想表达自己当时的意思,并没有想到给后人留下“物证”,更不可能有照相、录相、记录技术。如果有人非要寻找这类证据,看看幼儿涂鸦、绘画写生也就能够理解了。
第二步:有视觉意义和简单发音讯号的象形符号。它仅描述物象的主要特征,现在还能看到的纳西文字,以及在美洲发现的玛雅文字,就带有这个特征。比如,画羊,只画羊角;画手,只画五指;画脚,只画脚趾;画房子,只画轮廓;画人,只画站立张开四肢的样子等。这时的人们,通常会用不十分确切的“读音”称呼这个符号,直到多数人能够发出差不多的“音”时,这个符号便有了自己的“称呼”了,也就具备了原始的形声字特征了。
第三步:同时兼有视觉效果和明确读音的形声字。最初是以不规则、不稳定的线条或粗糙符号,抽象描述物象,并且按照约定的发音或读音在人群中进行交流与使用。后来,所使用的线条或符号越来越趋于规范与统一。早期的岩画文字、楔形文字,以及现代还在使用的云南丽江“纳西文字”、湘西南的“江永女书”等,都属于这个阶段的文字。在汉字领域,因为发展的迅速与快速,直到目前,人们能发现最早的方块字史料,也只有甲骨文、或陶文、或金文了。但甲骨文、陶文、金文已经远远先进于这一阶段的文字。在甲骨文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只管拼命生活与生产,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大自然,故没有为后人留下可以考证的“字符记录材料”。其实,从历史发展来看,有无“字符历史材料”都不能否认这样的史实:在甲骨文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为着能够使用“规范、容易使他人辨识的符号”,肯定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思考,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努力,也展示了祖先们的伟大聪明才智。
第四步:规范字符时期的“大分裂”。即是说,在字符走向比较规范的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先后形成了两个差异很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方向以原始字符为字根,继续沿着“视觉特征为主”的象形文字方向发展,形成以汉字(方块字)为主体的视觉文字体系;另一个方向是从原始字符中抽象出一些比较有特色、有明确代表意义的有限字符,作为基本字符,开辟出一条以读音和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字符拼写”道路,形成了以拉丁字母等为主要特色的“拼音文字”。
曾经一些有意沿着“象形文字发展”的古老民族,因为外来势力的彻底入侵而彻底消亡了,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印第安人、古美洲(中美洲的玛雅图画文字,只是近现在发现了一些痕迹,其实早已灭绝了)等。同时,正因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崛起与强大,汉字即方块字才得以完全的保留下来,并且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字根与笔划的组合过程中,已经发展为十分庞大的“汉字世界”,也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得以顺利、持续走向今天,并且依旧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景象。不难预测,因为汉字的视觉特征、单音节、延续思维等特点,必将承担着未来人类主体文字的历史重任!
以字根和笔划为基本特色的形声字,汉字是唯一的完整代表。这种文字,不仅保留了视觉功能和发音效果、而且在后世......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