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张试卷有文言文深虑论的试题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8-18 19:0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8-18 19:54
深 虑 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岂其虑之未周欤? 虑:考虑.思虑
B. 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 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求:请求
D. 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几:通“机”,机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其可怪也欤
B.而王莽卒移汉祚
固而近于费
C.光武之惩哀平
寡人之于国也
D.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B.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C.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D.笼络当世之务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