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竹十余日”中的“判竹”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13:55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4-08 22:55
“判竹十余日”中的“判竹”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04-09 00:23
有一次阮籍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我曾经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很喜欢那儿的风土人
情。”司马昭一听,就让他到东平去做官了。阮籍骑着驴到东平之后,察看了官衙的办公方
式,东张西望了不多久便立即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子
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们一下子置于互相可以监视、内外可以勾通的敞亮环境之中,办公内容和
办公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着,即便用一千多年后今天的行政管理学来看也可以说
是抓住了“牛鼻子”,国际间许多现代化企业的办公场所不都在追求着一种高透明度的集体
气氛么?但我们的阮籍只是骑在驴背上稍稍一想便想到了。除此之外,他还大刀阔斧地精简
了法令,大家心悦诚服,完全照办。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做完,仍然骑上那头驴子,回到洛
阳来了。一算,他在东平总共逗留了十余天。
后人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地上班,也就是这十余天。
唐代诗人李白对阮籍做官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曾写诗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
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只花十余天,便留下一个官衙敞达、政通人和的东平在身后,而这对阮籍来说,只是玩
了一下而已,玩得如此漂亮,让无数老于宦海而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
上面是参考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
判竹应该是魏晋的一种官职,后来的朝代中似乎没有听过判竹一官,只听说判通,可能只是魏晋时期的吧。
情。”司马昭一听,就让他到东平去做官了。阮籍骑着驴到东平之后,察看了官衙的办公方
式,东张西望了不多久便立即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子
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们一下子置于互相可以监视、内外可以勾通的敞亮环境之中,办公内容和
办公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着,即便用一千多年后今天的行政管理学来看也可以说
是抓住了“牛鼻子”,国际间许多现代化企业的办公场所不都在追求着一种高透明度的集体
气氛么?但我们的阮籍只是骑在驴背上稍稍一想便想到了。除此之外,他还大刀阔斧地精简
了法令,大家心悦诚服,完全照办。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做完,仍然骑上那头驴子,回到洛
阳来了。一算,他在东平总共逗留了十余天。
后人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地上班,也就是这十余天。
唐代诗人李白对阮籍做官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曾写诗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
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只花十余天,便留下一个官衙敞达、政通人和的东平在身后,而这对阮籍来说,只是玩
了一下而已,玩得如此漂亮,让无数老于宦海而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
上面是参考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
判竹应该是魏晋的一种官职,后来的朝代中似乎没有听过判竹一官,只听说判通,可能只是魏晋时期的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4-09 01:02
有一次阮籍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我曾经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很喜欢那儿的风土人
情。”司马昭一听,就让他到东平去做官了。阮籍骑着驴到东平之后,察看了官衙的办公方
式,东张西望了不多久便立即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子
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们一下子置于互相可以监视、内外可以勾通的敞亮环境之中,办公内容和
办公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着,即便用一千多年后今天的行政管理学来看也可以说
是抓住了“牛鼻子”,国际间许多现代化企业的办公场所不都在追求着一种高透明度的集体
气氛么?但我们的阮籍只是骑在驴背上稍稍一想便想到了。除此之外,他还大刀阔斧地精简
了法令,大家心悦诚服,完全照办。他觉得东平的事已经做完,仍然骑上那头驴子,回到洛
阳来了。一算,他在东平总共逗留了十余天。
后人说,阮籍一生正儿八经地上班,也就是这十余天。
唐代诗人李白对阮籍做官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曾写诗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
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只花十余天,便留下一个官衙敞达、政通人和的东平在身后,而这对阮籍来说,只是玩
了一下而已,玩得如此漂亮,让无数老于宦海而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