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语文(课外文言文语段)全部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03:48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3-14 10:31
九年级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语文(课外文言文语段)全部答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3-14 10:51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
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 反问 难道、岂
推测 大概、也许
祈使 必须、一定
3 而 代词 你、你的
连词 并列 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 然后、接着
递进 并且、而且
转折 但是、可是、却
假设 如果、假如
修饰 地、的(可不译)
目的 来
因果 所以
结果 以致
动词 像、如
4 以 介词 表凭借或依靠 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 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 ……以上(下)
连词 同“而” 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 常与“为”连用 认为
5 于 介词 表动作涉及对象 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 在
表比较对象 比
6 则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假设 如果
转折 但是、却
并列 与、和
语气副词 强调语气 就、简直
动词 表判断 是
7 或 代词 有的人
有时
连词 假设 如果
副词 推测语气 也许
8 乃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副词 表时间 才
表强调语气 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 表判断 是
9 虽 连词 假设 即使
转折 虽然
与“然”连用 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介词 表凭借 凭借、依靠
表方式 趁着、趁机
表原因 因为
动词 沿袭、继续
11 盖 语气副词 推测、反问 大概、难道、岂
连词 承接上文 原来……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12 安 副词 表反问语气 怎么
代词 表疑问 那里
13 何 副词 表反问 为什么
副词 表强调 多么
代词 表疑问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词 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 特意、故意
连词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连词 表并列 一边……一边……
表递进 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副词 时态 将要
时间 暂时、暂且
助词 发语词 同“夫”
16 莫 副词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 同“暮”
17 哉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
表疑问 呢
表反问 吗
18 矣 语气助词 表肯定 了
表感叹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问 呢
19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 呢
表推测 吧
表感叹 啊
表停顿 不译
介词 同“于” 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与“而”连用 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 太、很
动词 停止
连词 表起止 通“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感叹 了、啊
21 夫 代词 指示 这、那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了
名词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语气助词 表陈述 罢了
表疑问 吗
表感叹 啊
23 然 连词 表转折 但、却
与“而”连用 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 这样那么
助词 形容词、动词词尾 ……样子、……地
名词词尾 ……一般、……那样
代词 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24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们
指示 这样
连词 假设 假如、如果
选择 或者
副词 表情态 好像、仿佛
25 为 介词 Wèi所有功能 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 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 何……为 呢
26 所 助词 所字结构 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 用来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与“为”连用 表被动“被”
27 者 代词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 不译
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疑问 了、吗
28 也 语气助词 表判断 是
表陈述 了
表停顿 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 啊、吧
29 尔 语气助词 用于句尾 罢了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指示 那、这样、如此
助词 时态 着
30 焉 代词 同“之” “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 那里
助词 语尾表陈述或停顿 了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兼词 “于之” 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 动词 具体动作 靠近
表判断 是、就是
连词 表假设 即使、假如
副词 立即、马上
32 既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连词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动词 具体动作 尽、完
33 诸 代词 指示代词 众、各
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兼词 “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
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
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学法指导
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
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
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2、重点虚词“为”
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词义扩大。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④“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名称。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词义缩小。是指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程度、范围、义项方面的减弱、缩小和减小。
例:①“怨”古义指“恨”;现指“不满意,责备”的意思。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专指丈夫。
③“迁”古义常用义项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现只剩“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3)词义的转移。是指由原古义表示某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例:①“涕”古义指眼泪。现指鼻涕。②“走”古义指“跑”、“逃跑”。现指“步行”③“勤”古义是“辛苦”。现为做事尽力,不偷懒。④“慢”古义是“怠慢”。现指速度缓慢。⑤“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词)。现指为正义事业献身(动词)。
(4)词义的合并。是指古义原是二个词的意思,转为现代汉语中一个词。
例:①“妻子”古义二个词妻子和儿女。现指妻子。②“可以”古义指可以用来,现指允许或具有某种能力。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由褒义或贬义,转为贬义或褒义;或中性词变为或褒或贬。
例:①“明哲保身”古义为赞扬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于适应环境,现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②“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现指“听话”、“安顺”。③“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现为“恶意中伤”之意。④“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现指“吉祥”。
上述古今词意的变化,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语法:明确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各种语法或逻辑关系,并各举一例。
(1)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2、承接关系3、转折关系4、递进关系5、目的关系6、因果关系7、假设关系
(2)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2、修饰关系3、动宾关系
三、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四、学法探究
(1)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方法
(2)给文言文作注释
五、文言文朗读
(1)文言文的异读
(2)文言文节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2)留(3)删(4)调(5)补
名词、动词、形容的互用
1、名词的动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驴蹄子,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动词的名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汝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箭的技术”。
3、形容词的名用和形容词的动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往往是状态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这里指“小巧、精巧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即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动作行为的意思。如,“尔安敢轻吾射?”中“轻”本意是“轻的”形容词,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
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 反问 难道、岂
推测 大概、也许
祈使 必须、一定
3 而 代词 你、你的
连词 并列 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 然后、接着
递进 并且、而且
转折 但是、可是、却
假设 如果、假如
修饰 地、的(可不译)
目的 来
因果 所以
结果 以致
动词 像、如
4 以 介词 表凭借或依靠 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 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 ……以上(下)
连词 同“而” 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 常与“为”连用 认为
5 于 介词 表动作涉及对象 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 在
表比较对象 比
6 则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假设 如果
转折 但是、却
并列 与、和
语气副词 强调语气 就、简直
动词 表判断 是
7 或 代词 有的人
有时
连词 假设 如果
副词 推测语气 也许
8 乃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副词 表时间 才
表强调语气 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 表判断 是
9 虽 连词 假设 即使
转折 虽然
与“然”连用 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介词 表凭借 凭借、依靠
表方式 趁着、趁机
表原因 因为
动词 沿袭、继续
11 盖 语气副词 推测、反问 大概、难道、岂
连词 承接上文 原来……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12 安 副词 表反问语气 怎么
代词 表疑问 那里
13 何 副词 表反问 为什么
副词 表强调 多么
代词 表疑问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词 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 特意、故意
连词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连词 表并列 一边……一边……
表递进 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副词 时态 将要
时间 暂时、暂且
助词 发语词 同“夫”
16 莫 副词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 同“暮”
17 哉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
表疑问 呢
表反问 吗
18 矣 语气助词 表肯定 了
表感叹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问 呢
19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 呢
表推测 吧
表感叹 啊
表停顿 不译
介词 同“于” 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与“而”连用 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 太、很
动词 停止
连词 表起止 通“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感叹 了、啊
21 夫 代词 指示 这、那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了
名词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语气助词 表陈述 罢了
表疑问 吗
表感叹 啊
23 然 连词 表转折 但、却
与“而”连用 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 这样那么
助词 形容词、动词词尾 ……样子、……地
名词词尾 ……一般、……那样
代词 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24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们
指示 这样
连词 假设 假如、如果
选择 或者
副词 表情态 好像、仿佛
25 为 介词 Wèi所有功能 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 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 何……为 呢
26 所 助词 所字结构 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 用来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与“为”连用 表被动“被”
27 者 代词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 不译
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疑问 了、吗
28 也 语气助词 表判断 是
表陈述 了
表停顿 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 啊、吧
29 尔 语气助词 用于句尾 罢了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指示 那、这样、如此
助词 时态 着
30 焉 代词 同“之” “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 那里
助词 语尾表陈述或停顿 了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兼词 “于之” 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 动词 具体动作 靠近
表判断 是、就是
连词 表假设 即使、假如
副词 立即、马上
32 既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连词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动词 具体动作 尽、完
33 诸 代词 指示代词 众、各
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兼词 “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
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
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学法指导
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
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
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2、重点虚词“为”
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词义扩大。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④“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名称。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词义缩小。是指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程度、范围、义项方面的减弱、缩小和减小。
例:①“怨”古义指“恨”;现指“不满意,责备”的意思。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专指丈夫。
③“迁”古义常用义项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现只剩“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3)词义的转移。是指由原古义表示某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例:①“涕”古义指眼泪。现指鼻涕。②“走”古义指“跑”、“逃跑”。现指“步行”③“勤”古义是“辛苦”。现为做事尽力,不偷懒。④“慢”古义是“怠慢”。现指速度缓慢。⑤“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词)。现指为正义事业献身(动词)。
(4)词义的合并。是指古义原是二个词的意思,转为现代汉语中一个词。
例:①“妻子”古义二个词妻子和儿女。现指妻子。②“可以”古义指可以用来,现指允许或具有某种能力。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由褒义或贬义,转为贬义或褒义;或中性词变为或褒或贬。
例:①“明哲保身”古义为赞扬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于适应环境,现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②“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现指“听话”、“安顺”。③“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现为“恶意中伤”之意。④“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现指“吉祥”。
上述古今词意的变化,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语法:明确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各种语法或逻辑关系,并各举一例。
(1)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2、承接关系3、转折关系4、递进关系5、目的关系6、因果关系7、假设关系
(2)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2、修饰关系3、动宾关系
三、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四、学法探究
(1)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方法
(2)给文言文作注释
五、文言文朗读
(1)文言文的异读
(2)文言文节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2)留(3)删(4)调(5)补
名词、动词、形容的互用
1、名词的动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驴蹄子,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动词的名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汝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箭的技术”。
3、形容词的名用和形容词的动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往往是状态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这里指“小巧、精巧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即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动作行为的意思。如,“尔安敢轻吾射?”中“轻”本意是“轻的”形容词,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1-03-14 12:10
你也初三:那试卷我好像作过.答案太多.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