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埙怎么吹响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11:38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12-22 12:00
竹埙怎么吹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12-22 13:08
问题一:自做的竹埙为什么吹不出音? 开孔位置是很有讲究的 还有出气口 最关键就是这两个问题二:竹埙如何制作,就是竹子做的埙,吹的乐器,哪位朋友帮忙提一下供数据 (节选)
竹埙制作
作者:陈正生
竹埙,作为一件新型乐器,笔者一见就对它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撰《竹埙》一文刊载于《中国乐器信息》2000年4月号。本人对竹埙感兴趣的原因,不仅是它那特异的音色和低沉的音区,能在民族乐队中发挥别种乐器不能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竹埙对管乐器音乐声学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做用。这一点,本人将撰文《开管、闭管的分类法欠妥》进行分析。本文只讨论竹埙制作如何完善的问题。 竹埙是苏北农民乐手周寿荣所发明的。周寿荣给笔者的信,谈及了他对竹埙制作的完善和规范化问题所做的努力。笔者认为,周寿荣发明竹埙所用的是超常思维,而今却想用寻常思维方式来规范竹埙的制作,显然难以达到目的。 竹埙的音色似埙,这是所有闻其声之人的共识。它比陶埙容易掌握,音区是目前能吹奏旋律的管乐器中最低的,音域也比陶埙宽,与我们的民族乐器有很好的亲和力,穿透力也比较强。因此,它必将在民族乐队中起一定的作用。关于竹埙的音高,D调的比曲笛低八度,大G调的则比洞箫低八度最低音可比洞箫低十一度,而大G调竹埙长度仅75厘米! 周寿荣发明竹埙,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对于这样一件新型乐器,要能在现代民族乐队中付诸实际应用还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周寿荣所发明制作的竹埙存在着几个问题:1、音欠准,音律不全,不便于转调,不能用于合奏之中。2、音色虽然似埙,却很难吹奏大二度以上的圆滑的气滑音,因此也就缺少埙所特有的表现力和韵味。 要使竹埙能付诸实际应用,就得要有人制作;所制成品就需要力求克服上述之不足。本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也算取得了点滴经验,说明如下,希望能引起爱好者的兴趣。 本人对周寿荣所发明的竹埙作了如下改动;是否算改进且不谈,但改动确是事实。 一、制作方面 竹埙原先的头子与管身是插接的,现改为平接。平接时不仅头子与管身的接触面大而可以粘得更牢靠,更由于粘接部分平滑而有利于发声,胴体也相对增大而有利于共鸣。 二、将原先与洞箫相同的半圆形吹口,更改为稍宽略浅的V形。这一改动的优点在于,不仅使低音更为厚实,而且可以利用吹奏的俯仰吹出圆滑的大二度以上的气滑音。这样,陶埙能吹出的效果,竹埙都可以奏出来。 三、运用本人对管口校正研究的心得,根据叉口原理,使竹埙一组七个音孔能方便地奏全十二律(即十二个半音),以方便转调。 四、将底孔开合的筒音调成小三度。这样,当底孔装上键后,可以使竹埙的音域向下增扩四至五度。 五、将原先所设计的十二度超吹音更改为十一度。十二度超吹由于缺少升do,会给转调带来困难,制成十一度后由于有了升do,音律完全了,转调时音律就不是缺乏。 竹埙的音区低,这是它的优势所在。就以大G调竹埙来说,陶埙若做成这一音调不仅难吹,而且音量也明显太小。周寿荣原先制作的竹埙就有膜孔,并取名阴阳笛。大G调竹埙,贴上膜,音色很象低音筚篥,蒙上膜孔,音色则是低音埙,只是低音埙的音调没这么低。 这儿顺便提一下,周寿荣所发明的竹埙是申请了专利的。笔者在这儿也提一下,本人此处所讨论的竹埙是完全符合周寿荣所发明之竹埙的实用新型条件的。为此,笔者以为,若按照此处所介绍的方法制作,该不会侵犯周寿荣之专利权的。当然笔者也曾设计过分孔型全律八孔笛、键孔箫笛和二胡音位指板,但都比较实际地不考虑申请专利。 为了能满足个别有兴趣制作竹埙者的意愿,今将笔者制作......余下全文>>问题三:竹埙是不是吹管乐器 是
竹笛、箫、尺八、巴乌、葫芦丝、唢呐、管子、笙、芦笙、排箫 、口笛、陶埙、竹埙、喉管、和平管、哔僳(筚篥)、侗笛、唎咧、陶笛、竖笛、豆笛、叶笛好像都是
采纳哦问题四:我记得好像有种乐器是八孔的横着吹的。是竹埙吗? 10分横吹笛子竖吹箫,有图样会更好,毕竟比较冷门的乐器也是很多的
竹埙制作
作者:陈正生
竹埙,作为一件新型乐器,笔者一见就对它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撰《竹埙》一文刊载于《中国乐器信息》2000年4月号。本人对竹埙感兴趣的原因,不仅是它那特异的音色和低沉的音区,能在民族乐队中发挥别种乐器不能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竹埙对管乐器音乐声学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做用。这一点,本人将撰文《开管、闭管的分类法欠妥》进行分析。本文只讨论竹埙制作如何完善的问题。 竹埙是苏北农民乐手周寿荣所发明的。周寿荣给笔者的信,谈及了他对竹埙制作的完善和规范化问题所做的努力。笔者认为,周寿荣发明竹埙所用的是超常思维,而今却想用寻常思维方式来规范竹埙的制作,显然难以达到目的。 竹埙的音色似埙,这是所有闻其声之人的共识。它比陶埙容易掌握,音区是目前能吹奏旋律的管乐器中最低的,音域也比陶埙宽,与我们的民族乐器有很好的亲和力,穿透力也比较强。因此,它必将在民族乐队中起一定的作用。关于竹埙的音高,D调的比曲笛低八度,大G调的则比洞箫低八度最低音可比洞箫低十一度,而大G调竹埙长度仅75厘米! 周寿荣发明竹埙,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对于这样一件新型乐器,要能在现代民族乐队中付诸实际应用还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周寿荣所发明制作的竹埙存在着几个问题:1、音欠准,音律不全,不便于转调,不能用于合奏之中。2、音色虽然似埙,却很难吹奏大二度以上的圆滑的气滑音,因此也就缺少埙所特有的表现力和韵味。 要使竹埙能付诸实际应用,就得要有人制作;所制成品就需要力求克服上述之不足。本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也算取得了点滴经验,说明如下,希望能引起爱好者的兴趣。 本人对周寿荣所发明的竹埙作了如下改动;是否算改进且不谈,但改动确是事实。 一、制作方面 竹埙原先的头子与管身是插接的,现改为平接。平接时不仅头子与管身的接触面大而可以粘得更牢靠,更由于粘接部分平滑而有利于发声,胴体也相对增大而有利于共鸣。 二、将原先与洞箫相同的半圆形吹口,更改为稍宽略浅的V形。这一改动的优点在于,不仅使低音更为厚实,而且可以利用吹奏的俯仰吹出圆滑的大二度以上的气滑音。这样,陶埙能吹出的效果,竹埙都可以奏出来。 三、运用本人对管口校正研究的心得,根据叉口原理,使竹埙一组七个音孔能方便地奏全十二律(即十二个半音),以方便转调。 四、将底孔开合的筒音调成小三度。这样,当底孔装上键后,可以使竹埙的音域向下增扩四至五度。 五、将原先所设计的十二度超吹音更改为十一度。十二度超吹由于缺少升do,会给转调带来困难,制成十一度后由于有了升do,音律完全了,转调时音律就不是缺乏。 竹埙的音区低,这是它的优势所在。就以大G调竹埙来说,陶埙若做成这一音调不仅难吹,而且音量也明显太小。周寿荣原先制作的竹埙就有膜孔,并取名阴阳笛。大G调竹埙,贴上膜,音色很象低音筚篥,蒙上膜孔,音色则是低音埙,只是低音埙的音调没这么低。 这儿顺便提一下,周寿荣所发明的竹埙是申请了专利的。笔者在这儿也提一下,本人此处所讨论的竹埙是完全符合周寿荣所发明之竹埙的实用新型条件的。为此,笔者以为,若按照此处所介绍的方法制作,该不会侵犯周寿荣之专利权的。当然笔者也曾设计过分孔型全律八孔笛、键孔箫笛和二胡音位指板,但都比较实际地不考虑申请专利。 为了能满足个别有兴趣制作竹埙者的意愿,今将笔者制作......余下全文>>问题三:竹埙是不是吹管乐器 是
竹笛、箫、尺八、巴乌、葫芦丝、唢呐、管子、笙、芦笙、排箫 、口笛、陶埙、竹埙、喉管、和平管、哔僳(筚篥)、侗笛、唎咧、陶笛、竖笛、豆笛、叶笛好像都是
采纳哦问题四:我记得好像有种乐器是八孔的横着吹的。是竹埙吗? 10分横吹笛子竖吹箫,有图样会更好,毕竟比较冷门的乐器也是很多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12-22 14:38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