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应该怎么过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7:34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1-29 08:03
传统节日应该怎么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29 09:32
从正月(农历)开始算,主要介绍一些南北地区比较通用的节日,至于各地比较流行的特殊节日因为并不通用,所以在这里不做说明。
正月初一:春节
饮食:饺子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春节我们自然都不陌生,饺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
饮食: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吃元宵赏花灯早已经成为必行传统活动,元宵也叫汤圆、汤团,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月初二:春耕节
饮食:猪头肉
春耕节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等等,人们庆祝“春耕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虽然各地对这个节日习惯不同,饮食上也分门别类,如饺子、春饼、油糕、龙须面等等,但大部分还是以吃猪头肉为主,历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俗话相传,以此来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
饮食: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这一天家家禁
止生火,只吃冷食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各地吃法都不一样,什么馒头、粥、糕点、凉菜等等。
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
饮食:鸡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这一天各地的饮食习俗各不相同,不同的省份、地域使得清明这一天吃什么的都有,比如清明花粑粑、清明馃、荠菜团子、清明团子等等,但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吃粽子一样重要,其中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五月初五:端午节
饮食:粽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吃粽子的习俗不必多言了吧,至于含义,大家一般来说都是知道纪念屈原,但实际上端午节吃粽子还有很多种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七月初七:七夕节
饮食:巧食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少女节,现在俗称的中国情人节,起初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寓意对自然的崇拜,而后来又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至于吃什么,各地也是不同,但多以干果、水果、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七月十五:中元节
饮食:饺子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等,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虽然各地不同,但吃饺子终归是比较传统的说法。
八月十五:中秋节
饮食:月饼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团圆节吃月饼不必多解释了吧,南北通用。
九月初九:重阳节
饮食:花糕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老人节等,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至于菊花酒,因人而异,九九与“久久”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公历12月21、22日或23日:冬至日
饮食: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腊月初八:腊八节
饮食:腊八粥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
饮食:灶糖
祭灶节俗称过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因此这一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年三十:除夕
饮食:饺子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肯定是家家户户包饺子了。
正月初一:春节
饮食:饺子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春节我们自然都不陌生,饺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
饮食: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吃元宵赏花灯早已经成为必行传统活动,元宵也叫汤圆、汤团,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月初二:春耕节
饮食:猪头肉
春耕节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等等,人们庆祝“春耕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虽然各地对这个节日习惯不同,饮食上也分门别类,如饺子、春饼、油糕、龙须面等等,但大部分还是以吃猪头肉为主,历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俗话相传,以此来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
饮食: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这一天家家禁
止生火,只吃冷食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各地吃法都不一样,什么馒头、粥、糕点、凉菜等等。
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
饮食:鸡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这一天各地的饮食习俗各不相同,不同的省份、地域使得清明这一天吃什么的都有,比如清明花粑粑、清明馃、荠菜团子、清明团子等等,但清明吃鸡蛋如同端午吃粽子一样重要,其中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五月初五:端午节
饮食:粽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吃粽子的习俗不必多言了吧,至于含义,大家一般来说都是知道纪念屈原,但实际上端午节吃粽子还有很多种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七月初七:七夕节
饮食:巧食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少女节,现在俗称的中国情人节,起初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寓意对自然的崇拜,而后来又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至于吃什么,各地也是不同,但多以干果、水果、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七月十五:中元节
饮食:饺子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等,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虽然各地不同,但吃饺子终归是比较传统的说法。
八月十五:中秋节
饮食:月饼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团圆节吃月饼不必多解释了吧,南北通用。
九月初九:重阳节
饮食:花糕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老人节等,汉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比较吉利。至于菊花酒,因人而异,九九与“久久”同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含义是:认为它是延寿,不老的美称。
公历12月21、22日或23日:冬至日
饮食: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腊月初八:腊八节
饮食:腊八粥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
饮食:灶糖
祭灶节俗称过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中国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因此这一天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年三十:除夕
饮食:饺子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肯定是家家户户包饺子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