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和薛平贵有关系吗,请介绍下?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08:39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4-11 12:43
薛仁贵和薛平贵有关系吗,请介绍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4-11 13:21
我国民间传说的薛平贵故事来源甚古,过去人都以为是由薛仁贵故事转变出来的;实则以薛仁贵为中心的旧剧《汾河湾》,绝不如以薛平贵为中心的旧剧《武家坡》在民间传说里占有势力,恐怕《汾河湾》反倒是根据《武家坡》改编的。薛平贵故事显是人民喜爱的古代传说;王家三位姑娘,金川、银川、宝川的命名,以及剧中若干穿插都带有民间的朴实的风味,虽然薛平贵故事不见于元曲,然而可能在元代以前就存在而只流传在西北一带。京剧《武家坡》本是由秦腔借来的,其事既不出正史而偏偏附会到唐代,且提到西凉,所以故事可能是唐宋间西北边疆的产物。
在格林兄弟的《童话》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相像的故事名为《熊皮》。故事大致说有一军士,在非常困苦的处境里,遇一妖人,给他一张熊皮,叫他七年不得沐浴修饰,此后便可赢得极大财富终身无忧。这军士后来到一人家,当地有三姐妹均甚美貌,大姐二姐都嫌他丑陋,惟有三妹因他援救了她的父亲而情愿嫁给他。结婚后熊皮军士将一指环剖分为二,以一半交他妻子作为凭证,又去漫游四方。他的妻子穿上敝衣,任凭她两位姐姐嗤笑,守节数年。七年期限满了,那军士衣锦荣归,她们都不认得他,他取出指环,认了他的妻子,大姐二姐羞愧而死。
我们当然可以说东西民间传说偶合的很多,不过我们如研究一下这德国故事的名称,便可知道这两个故事必出自一源。熊皮(Thebearhide)的译音在古代北欧语里与薛平贵三字的音竟完全相同。the字古文作Se,相当于中文的“薛”音,bear在现代冰岛与瑞典文里还作bjorn,相当于中文的“平”音,hide在冰岛文里作Huo,丹麦文里作Hiurn,古希腊文作Kutos,可见古代当读若Kuid,相当于中文的“贵”
音。所以SeBjornKuid也就是薛平贵。这故事如果是唐宋间出现的,它又初见于秦腔,且长安附近有武家坡的地名,则必又由欧洲经西域古道传过来的,当时回鹘在西北边疆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媒介,所以薛平贵是回鹘人传过来的欧洲故事。 元曲里有《薛仁贵衣锦荣归》,应即是《汾河湾》之所本,然此并不足证明汾河湾早于武家坡,如前所说,薛平贵故事起源可能甚早,大概到元代,薛平贵业已被一些人改成薛仁贵了。唐史里并无薛仁贵衣锦荣归的故事,可见元曲所根据的本是民间传说
在格林兄弟的《童话》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相像的故事名为《熊皮》。故事大致说有一军士,在非常困苦的处境里,遇一妖人,给他一张熊皮,叫他七年不得沐浴修饰,此后便可赢得极大财富终身无忧。这军士后来到一人家,当地有三姐妹均甚美貌,大姐二姐都嫌他丑陋,惟有三妹因他援救了她的父亲而情愿嫁给他。结婚后熊皮军士将一指环剖分为二,以一半交他妻子作为凭证,又去漫游四方。他的妻子穿上敝衣,任凭她两位姐姐嗤笑,守节数年。七年期限满了,那军士衣锦荣归,她们都不认得他,他取出指环,认了他的妻子,大姐二姐羞愧而死。
我们当然可以说东西民间传说偶合的很多,不过我们如研究一下这德国故事的名称,便可知道这两个故事必出自一源。熊皮(Thebearhide)的译音在古代北欧语里与薛平贵三字的音竟完全相同。the字古文作Se,相当于中文的“薛”音,bear在现代冰岛与瑞典文里还作bjorn,相当于中文的“平”音,hide在冰岛文里作Huo,丹麦文里作Hiurn,古希腊文作Kutos,可见古代当读若Kuid,相当于中文的“贵”
音。所以SeBjornKuid也就是薛平贵。这故事如果是唐宋间出现的,它又初见于秦腔,且长安附近有武家坡的地名,则必又由欧洲经西域古道传过来的,当时回鹘在西北边疆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媒介,所以薛平贵是回鹘人传过来的欧洲故事。 元曲里有《薛仁贵衣锦荣归》,应即是《汾河湾》之所本,然此并不足证明汾河湾早于武家坡,如前所说,薛平贵故事起源可能甚早,大概到元代,薛平贵业已被一些人改成薛仁贵了。唐史里并无薛仁贵衣锦荣归的故事,可见元曲所根据的本是民间传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秋
- 2021-04-11 17:24
没关系,薛仁贵是真实存在的初唐大将,后者薛平贵是虚构出来的
- 2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4-11 16:20
薛仁贵与薛平贵 《汾河湾》、《独木关》、《摩天岭》、《樊江关》 、《徐策跑城》、《薛刚反唐》、《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三请三休樊梨花》等,演的是薛仁贵一家子的戏。
《红鬃烈马》《王宝钏》从《彩楼配》(《花园赠金》)、《三击掌》、《别窑》、《探窑》、《武家坡》至《大登殿》,演的是薛平贵一家子的戏。
京剧舞台出现“两薛并演”已是多年,薛仁贵与薛平贵仅一字之差,背景年代相同(同在唐代)。而剧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何缘故? 考证史料,薛仁贵确有其人。
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出身于穷苦的农民家庭,武艺高强,尤善骑射,惯使方天画戟(舞台演出时使枪)。唐贞观中(约公元637年前后),唐太宗李世民征伐辽东,仁贵应募投军。辽军二十万拒战,仁贵身着白袍,腰悬两弓,骑马持戟,冲入敌阵,与之鏖战,“所向披靡,敌遂奔溃。帝召见叹异,迁右领军中郎将,”仁贵自此发迹。一次,高宗驾临万年宫,山洪突发,汹涌奔腾,仁贵发觉后,冒着生命危险,“登门大呼,帝遽出,乘高获免。嘉其忠,赐以御马。”显庆中(约公元658年前后),四十多岁的薛仁贵“屡破高丽及契丹,拜左武卫将军,击突厥于天山……先令骁骑来挑战,仁贵发三矢。杀三人,虏气慑服,遂降定以归。”当时军中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乾封初(约公元667年前后)“以降扶余等四十城,拜本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永淳初(约公元685年),年七十卒。”
薛仁贵历事唐太宗、高宗两代,战功显赫,爵位甚高,文书有载,确有其人。
唐史上并无薛平贵,其人何以现于舞台?据老辈艺人中流传,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邀请堂会,演出《汾河湾》等戏。宾客散后,其母询问班主薛仁贵与柳迎春最后的结局,班主回称,据师祖传下的话,薛柳寒窑相见后,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氏思夫心切,病逝寒窑。富母听后悒悒于怀,恹恹成病。富子心急如焚,重金礼聘名医为之诊治,百药无效,经一再探问起病根由,名医大悟,便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于是,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情节与上演的薛仁贵戏大同小异。如薛仁贵柳家庄招亲,薛平贵王府为婿;柳员外嫌贫爱富将仁贵、迎表逐出家门,平贵、宝钏因受王父冷 眼相待而双双出走;仁贵与平贵两对夫妻皆困居寒窑,为生活所迫而投军;离家十八年的薛仁贵在汾河 湾会妻,分别十八裁的薛平贵在武家坡夫妻相见。为了迎合富母的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荣妻贵,大团圆结局。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自此之后,京剧舞台上使出现 了一个薛仁贵,一个薛平贵,“两薛并存”,相安无事。
历史是历史,传说是传说,但“两薛”同演于舞台, 并不妨碍京剧的发展,这种局面观众是允许它延续下去的。
- 3楼网友:千夜
- 2021-04-11 15:01
有关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