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写作背景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8 08:51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11-07 20:22
爱莲说写作背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11-07 21:14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扩展资料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参考资料爱莲说(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百度百科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扩展资料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参考资料爱莲说(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佘樂
- 2021-11-08 01:43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55岁的周敦颐来到南康(今为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利用业余时间遍访了庐山一带的名寺古迹。
一次,在造访庐山东林寺时,正值夏末,寺内池塘里莲花盛开,满寺飘香。周敦颐顿觉心情舒畅,于是周敦颐兴致勃勃,即兴作诗一首:
佛爱吾亦爱,清香蝶不偷。
一般轻意味,不上美人头。
这时的周敦颐对庐山充满了赏识喜爱之情。
周敦颐回到南康后,让人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取名“爱莲池”。每当空闲休息时,他或独身一人,或三五好友会于池畔赏花品茶。此时的周敦颐已经受佛教影响,倾向于认为莲花是高洁的象征。
周敦颐虽身在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教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弟子、提携青年。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就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而一代大儒、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则是二程弟子,周敦颐的徒孙。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以病辞官而去。他又来到他喜爱的庐山,在庐山西北麓的莲花峰下,筑“濂溪庄园”定居下来,并同时创办“濂溪书院”,开学讲道,宣传他的理学思想。
在书院周围,莲塘相连,遍种莲花,酷爱莲花的他还在书院内建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有一池,里面种满莲花,取名“莲池”。
在这里,周敦颐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爱莲说》。以莲比喻道德高尚的人。正是文如其人,充分表达了周敦颐一生拒绝官场的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周敦颐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也就是周敦颐辞世六年后,周敦颐的再传弟子、正值中年的朱熹竟也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祖师周敦颐的仰慕之情,朱熹出资重修爱莲池和爱莲堂,并从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于石碑之上,立在池边。朱熹还为此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朱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来庐山的名人,大都要来寻访爱莲池,睹物而生感慨,久久徘徊而不愿离去。
千年以来,爱莲池虽屡遭兵火而被毁,但动乱结束,地方官总是很快将其修复。今天我们在庐山西北麓的莲花峰下,在周瑜点将台东侧,依旧可以看到近年修葺一新的爱莲池,每到夏季这里依旧莲花飘香。
后来,人们为纪念周敦颐,在凡是他到过的地方都立了专祠,建“濂溪书院”,并在书院内建“爱莲堂”、凿“爱莲池”、立碑刻《爱莲说》,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爱莲池”、“爱莲堂”和“濂溪书院”。但正宗的“爱莲池”、“爱莲堂”和“濂溪书院”却是在庐山。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千年传诵而不衰。今天,我们读完《爱莲说》是不是会也有一番感慨和收获呢?
一次,在造访庐山东林寺时,正值夏末,寺内池塘里莲花盛开,满寺飘香。周敦颐顿觉心情舒畅,于是周敦颐兴致勃勃,即兴作诗一首:
佛爱吾亦爱,清香蝶不偷。
一般轻意味,不上美人头。
这时的周敦颐对庐山充满了赏识喜爱之情。
周敦颐回到南康后,让人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取名“爱莲池”。每当空闲休息时,他或独身一人,或三五好友会于池畔赏花品茶。此时的周敦颐已经受佛教影响,倾向于认为莲花是高洁的象征。
周敦颐虽身在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教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弟子、提携青年。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就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而一代大儒、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则是二程弟子,周敦颐的徒孙。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以病辞官而去。他又来到他喜爱的庐山,在庐山西北麓的莲花峰下,筑“濂溪庄园”定居下来,并同时创办“濂溪书院”,开学讲道,宣传他的理学思想。
在书院周围,莲塘相连,遍种莲花,酷爱莲花的他还在书院内建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有一池,里面种满莲花,取名“莲池”。
在这里,周敦颐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爱莲说》。以莲比喻道德高尚的人。正是文如其人,充分表达了周敦颐一生拒绝官场的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周敦颐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
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也就是周敦颐辞世六年后,周敦颐的再传弟子、正值中年的朱熹竟也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祖师周敦颐的仰慕之情,朱熹出资重修爱莲池和爱莲堂,并从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于石碑之上,立在池边。朱熹还为此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朱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来庐山的名人,大都要来寻访爱莲池,睹物而生感慨,久久徘徊而不愿离去。
千年以来,爱莲池虽屡遭兵火而被毁,但动乱结束,地方官总是很快将其修复。今天我们在庐山西北麓的莲花峰下,在周瑜点将台东侧,依旧可以看到近年修葺一新的爱莲池,每到夏季这里依旧莲花飘香。
后来,人们为纪念周敦颐,在凡是他到过的地方都立了专祠,建“濂溪书院”,并在书院内建“爱莲堂”、凿“爱莲池”、立碑刻《爱莲说》,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爱莲池”、“爱莲堂”和“濂溪书院”。但正宗的“爱莲池”、“爱莲堂”和“濂溪书院”却是在庐山。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千年传诵而不衰。今天,我们读完《爱莲说》是不是会也有一番感慨和收获呢?
- 2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1-08 00:43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11-07 23:03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就是入题了。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到篇末,作者再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 4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11-07 22:37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预习笔记抄这段吧。
预习笔记抄这段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