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不三不四”,而不叫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23:55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1-29 15:04
为什么叫“不三不四”,而不叫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1-29 15:45
转载:“不三不四”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思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不三不四”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后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也出现过“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先说“三”吧,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就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农、皇帝。文人中有:曹操、曹丕、曹植。古歌曲咏唱有“三叠”,等等。
“四”在古代多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意。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等等。
从上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和“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那很自然,那些不正派、不正经的人和行为便被斥为“不三不四”啦!哈!
“不三不四”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后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也出现过“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先说“三”吧,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就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农、皇帝。文人中有:曹操、曹丕、曹植。古歌曲咏唱有“三叠”,等等。
“四”在古代多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意。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等等。
从上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和“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那很自然,那些不正派、不正经的人和行为便被斥为“不三不四”啦!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