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7:14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2-04 17:53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2-04 18:30
这种种都各有各的道理,都应该要仔细的辨别。若是做善事,而不知道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就自夸自己做善事,做得怎样有功德,那里知道这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造孽。这样做岂不是冤枉,白费苦心,得不到一些益处啊!我现在把上面所说过的,分类来加以说明。怎么叫做真假呢?从前在元朝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去拜见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问说:佛家讲善恶的报应,像影子跟著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到那里,永远不分离。这是说行善,定有好报,造恶定有苦报,决不会不报的。为什么现在某一个人是行善的,他的子孙反而不兴旺?有某一个人是作恶的,他的家反倒发达得很?那末佛说的报应,倒是没有凭据了。
中峰和尚回答说:平常人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这颗灵明的心,没有洗除干净,因此,法眼未开,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认为是恶的,真的恶行反算它是善的,这是常有的事情;并且看错了,还不恨自己颠颠倒倒,怎么反而抱怨天的报应错了呢?
大家又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那里会弄得相反呢?
中峰和尚听了之后,便叫他们把所认为是善的,恶的事情都说出来。其中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用礼貌待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你说的不一定对喔!
另外一个读书人说:贪财,乱要钱是恶;不贪财,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说:你说的也不一定是对喔!
那些读书人,都把各人平时所看到的种种善恶的行为都讲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全对喔!
那几个读书人,因为他们所说的善恶,中峰和尚都说他们说得不对,所以就请问和尚,究竟怎样才是善?怎样才是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益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是恭敬人,用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并且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是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还有,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为著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怎样叫做端曲呢?现在的人,看见谨慎不倔强的人,大都称他是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时的圣贤,却是宁愿欣赏志气高,只向前进的人,或者是安份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种人,才有担当;有作为,可以教导他,使他上进。
至于那些看起来谨慎小心却是无用的好人,虽然在乡里,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因为这种人的个性软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所以圣人一定要说这种人,是伤害道德的贼。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说的善恶观念,分明是和圣人相反。
俗人说是善的,圣人反而说是恶;俗人说是恶的,圣人反而说是善。从这一个观念,推广到各种不同的事情来说,俗人所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完全不同于圣人。那还有不错的吗?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都和圣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圣贤以为是对的,天地鬼神也以为是对的;圣贤以为是错的,天地鬼神也认为是错的,而不和世俗人采取相同的看法。所以凡要积功德,绝对不可以被耳朵所喜欢的声音,眼睛所喜欢的景象所利用,而跟著感觉在走;必须要从起心动念隐微的地方,将自己的心,默默地洗涤清净,不可让邪恶的念头,污染了自己的心。
所以全是救济世人的心,是直;如果存有一些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全是爱人的心,是直;如果有一丝一毫对世人怨恨不平的心,就是曲;全是恭敬别人的心,就是直;如果有一丝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细细的去分辨。
怎样叫做阴阳呢?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声,虽然也是福,但是名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欢爱名之人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极大名声的人,而他实际上没有功德,可以称配他所享受的名声,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并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常常会忽然间发达起来。这样看来,阴德和阳善的分别,真是细微得很,不可以不加以分辨啊!
怎样叫做是非呢?从前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但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很有钱,虽然也替人赎回被抓去的人回来,子贡却是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他不肯接受赏金,纯粹是帮助他人,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的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凡是圣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照这样看来,要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虽然像善,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行,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实在倒是善!这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讲讲罢了。说到其它种种,还有很多。例如: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叫做义,但是有的时候,做该做的事,也会做错,做了倒反而坏事。
摘自《了凡四训》
中峰和尚回答说:平常人被世俗的见解所蒙蔽,这颗灵明的心,没有洗除干净,因此,法眼未开,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认为是恶的,真的恶行反算它是善的,这是常有的事情;并且看错了,还不恨自己颠颠倒倒,怎么反而抱怨天的报应错了呢?
大家又说: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恶那里会弄得相反呢?
中峰和尚听了之后,便叫他们把所认为是善的,恶的事情都说出来。其中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用礼貌待人是善。
中峰和尚回答说:你说的不一定对喔!
另外一个读书人说:贪财,乱要钱是恶;不贪财,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说:你说的也不一定是对喔!
那些读书人,都把各人平时所看到的种种善恶的行为都讲出来,但是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全对喔!
那几个读书人,因为他们所说的善恶,中峰和尚都说他们说得不对,所以就请问和尚,究竟怎样才是善?怎样才是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益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是恭敬人,用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并且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是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还有,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为著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怎样叫做端曲呢?现在的人,看见谨慎不倔强的人,大都称他是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时的圣贤,却是宁愿欣赏志气高,只向前进的人,或者是安份守己,不肯乱来的人。因为这种人,才有担当;有作为,可以教导他,使他上进。
至于那些看起来谨慎小心却是无用的好人,虽然在乡里,大家都喜欢他;但是因为这种人的个性软弱,随波逐流,没有志气,所以圣人一定要说这种人,是伤害道德的贼。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说的善恶观念,分明是和圣人相反。
俗人说是善的,圣人反而说是恶;俗人说是恶的,圣人反而说是善。从这一个观念,推广到各种不同的事情来说,俗人所喜欢的,或者是不喜欢的,完全不同于圣人。那还有不错的吗?天地鬼神庇佑善人报应恶人,他们都和圣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圣贤以为是对的,天地鬼神也以为是对的;圣贤以为是错的,天地鬼神也认为是错的,而不和世俗人采取相同的看法。所以凡要积功德,绝对不可以被耳朵所喜欢的声音,眼睛所喜欢的景象所利用,而跟著感觉在走;必须要从起心动念隐微的地方,将自己的心,默默地洗涤清净,不可让邪恶的念头,污染了自己的心。
所以全是救济世人的心,是直;如果存有一些讨好世俗的心,就是曲。全是爱人的心,是直;如果有一丝一毫对世人怨恨不平的心,就是曲;全是恭敬别人的心,就是直;如果有一丝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细细的去分辨。
怎样叫做阴阳呢?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报酬他的。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声,虽然也是福,但是名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欢爱名之人的。只要看世界上享受极大名声的人,而他实际上没有功德,可以称配他所享受的名声,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人并没有过失差错,反倒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常常会忽然间发达起来。这样看来,阴德和阳善的分别,真是细微得很,不可以不加以分辨啊!
怎样叫做是非呢?从前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但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很有钱,虽然也替人赎回被抓去的人回来,子贡却是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他不肯接受赏金,纯粹是帮助他人,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的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凡是圣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照这样看来,要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是非;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所为,虽然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对人有害,那就虽然像善,实在还不是善;现在所行,虽然不是善,但是如果流传下去,能够帮助人,那就虽然像不善,实在倒是善!这只不过是拿一件事情来讲讲罢了。说到其它种种,还有很多。例如: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叫做义,但是有的时候,做该做的事,也会做错,做了倒反而坏事。
摘自《了凡四训》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