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是什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3:57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3-02 10:01
【中国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02 11:31
【答案】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一、整体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例如儒家的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道家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子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一”的含义.例如《易·系辞传下》说:“天下之物,贞乎一者也.”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从根本上看,“一”都是讲整体、系统及其贯通的.
华夏民族在《易经》时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组成和谐整体的宇宙观念.《易经》以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人与天地分而相合.
在整体思维上,汉代使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得以完善,对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二、直观思维
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周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显然,“立象”包括了对于“观象”、“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
儒家、道家都主张以直观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庄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 都是讲直观、体悟一切存在的根源与自然运行的规律.宋代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相冥契,则是强调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
直觉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逻辑性.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逻辑证明和实验的方法都表现了一定的局限.许多科学家认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而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经过科学改造后也能适合现代科学的需要.如在量子力学中有不确定原理、引进了概率的概念,西方人很难掌握,而东方人极易接受,这不能不说与东方思维方式有关.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三、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当两类事物之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都被认识得很清楚时,类比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富有成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发现说明世界的真理.例如庄子主要依靠比喻和类比来论证哲学问题.如《齐物论》通过狙公赋芧、罔两问影、庄周梦蝶等比喻,来论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一切是非之争,都是对道的全面性的歪曲和割裂,反对认识的片面性.《逍遥游》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逍遥自在.《秋水》篇借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说明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都是相对的.
四、辩证思维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曾经对中国古代光辉的辩证思维加以总结,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李约瑟所说的这种“辩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较早,老子讲“正言若反”,就是说一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其实有深刻的含义.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后来都归于否定.老子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物负阴而抱阳”“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孔子讲“叩其两端”,遇到什么问题,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解决了.从老子、孔子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辩证思维也很丰富.中国的太极图就表示着辩证思维:两端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可是东西方讲的重点不一样,西方特别强调斗争,而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一、整体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例如儒家的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道家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子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一”的含义.例如《易·系辞传下》说:“天下之物,贞乎一者也.”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从根本上看,“一”都是讲整体、系统及其贯通的.
华夏民族在《易经》时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组成和谐整体的宇宙观念.《易经》以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人与天地分而相合.
在整体思维上,汉代使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得以完善,对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二、直观思维
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周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显然,“立象”包括了对于“观象”、“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
儒家、道家都主张以直观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庄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 都是讲直观、体悟一切存在的根源与自然运行的规律.宋代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相冥契,则是强调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
直觉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逻辑性.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逻辑证明和实验的方法都表现了一定的局限.许多科学家认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而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经过科学改造后也能适合现代科学的需要.如在量子力学中有不确定原理、引进了概率的概念,西方人很难掌握,而东方人极易接受,这不能不说与东方思维方式有关.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三、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当两类事物之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都被认识得很清楚时,类比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富有成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发现说明世界的真理.例如庄子主要依靠比喻和类比来论证哲学问题.如《齐物论》通过狙公赋芧、罔两问影、庄周梦蝶等比喻,来论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一切是非之争,都是对道的全面性的歪曲和割裂,反对认识的片面性.《逍遥游》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逍遥自在.《秋水》篇借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说明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都是相对的.
四、辩证思维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曾经对中国古代光辉的辩证思维加以总结,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李约瑟所说的这种“辩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较早,老子讲“正言若反”,就是说一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其实有深刻的含义.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后来都归于否定.老子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物负阴而抱阳”“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孔子讲“叩其两端”,遇到什么问题,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解决了.从老子、孔子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辩证思维也很丰富.中国的太极图就表示着辩证思维:两端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可是东西方讲的重点不一样,西方特别强调斗争,而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3-02 12:13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