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为什么要写敬亭山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18:41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3-29 15:18
李白是为什么要写敬亭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3-29 15:50
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3-29 17:16
李白在敬亭山的一段情缘
《宣城县志》 说:“敬亭山自谢李相继赋诗,遂有名于天下。”应该说,李白比之于谢朓,当更名彪千秋,是李白使敬亭山名扬更甚,以至于今日一些海内外李白研究者、名儒哲士,万里跋涉,不辞劳苦,来寻访这座皖南名山。安旗、郭沫若先后寻踪至此。1939 年,当代诗人陈毅将军,戎马倥偬路过敬亭山,作《由宣城泛湖东下》 “敬亭山下槽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的光辉诗篇,令敬亭山再获殊荣。
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的一天,53岁的李白来到宣州敬亭山。从天宝三年到天宝十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了,他辗转游遍了大江南北。天宝四年,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追随谢灵运的足迹,畅游浙江天台天姥山。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李白高傲地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在滔滔的黄河边,李白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对谢朓曾做过太守的宣城,李白更是向往,从九华山下山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敬亭山。在山上,李白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并不知道他是李白,望着脱俗清高、风流倜傥的李白,竟脱口而出:先生乃仙胎仙骨也。
由于李白桀骜不驯,傲视权贵。于是,谗言和诽谤飞满宫廷,冷遇和白眼接踵而至。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于是大自然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求安慰和快乐,在敬亭山李白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竟造就了一座诗山,也同时引出了一个令人感怀令人向往的爱情故事。(此纯属民间传说,也算是小三劈腿吧——因为此时李白已是几个孩子的爹了)!
公元756年秋,安史之乱的第二年,敬亭山山腰处道教翠云庵里,一位中年道姑敲着木鱼,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轻声地念着经。道姑走出翠云庵,在当年李白独坐的那个亭子里,她想念着大诗人李白。在这兵荒马乱中,李白,你在哪里?身体康否?生活可安宁?我是多么为你担心啊!此道姑是谁?她与诗仙李白有何关系?也许说出来吓你一跳,她就是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唐睿宗皇帝李旦的第十个女儿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的生母是窦氏,玉真公主降生不久,窦氏就被当时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玉真公主自幼丧母,由太平公主抚养。由于受父皇李旦和姑母太平公主信奉道教的影响,玉真公主豆蔻年华便入道,入道后云游天下。在云游中,公主结识了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大诗人李白,他们跋山涉水,攀登崇山峻岭,穿越绿水青山,在旅游中,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同时,也产生浓浓的情谊。
据传玉真公主是追着李白才到敬亭山的,后来,李白被唐玄宗聘为翰林,为圣上起草诏诰,为圣上吟诗作歌,这与玉真公主在皇帝面前的推荐显然是分不开的。但李白到长安后,一位是高贵的皇家公主,一位是普通的平民诗人,虽然唐皇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比较开放的,但清规戒律肯定不少,他们不可能经常接触。李白在离开长安后,写过一首《长相思》,同时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之苦:“美人如花隔云端”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这些真真切切、缠缠绵绵的诗句,是不是传达出两人真挚的情感呢?读者自行揣测吧!
天宝三年,李白因个性刚直,傲视权贵,遭谗言,被李隆基赐金还山时,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号,罢邑司,表示对皇帝对李白不公正处置的不满。在这里,我们可看出玉真公主的侠义和刚烈,也表明玉真公主与李白性格上的相似处:刚正不阿,蔑视权贵。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和感情。李白离开长安后,玉真公主一直关注着李白的行踪。她看到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知道李白到过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对敬亭山的景致倍加称赞。公元755年,为了避难,也是为了追寻李白的行踪,玉真公主就在敬亭山翠云庵出了家,号称持盈法师。在玉真公主的眼里,敬亭山似乎已成了李白的化身,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黄昏,敬亭山都有它不同的身姿,玉真公主仿佛看到了李白,似乎每日都在和李白亲密地交谈。
有意思的是,在今日敬亭山的玉真公主塑像后(即被老百姓称为皇姑坟的墓),往上不到半里路,就是李白的独坐楼,里面的李白塑像真是孤零零的,空旷得有点怕人,两人就这样隔着竹林遥遥相望,无言的泪水像皇姑泉水一样默默地流淌。而皇姑泉的水似乎早已枯竭,李白独坐楼在秋日的黄昏里,也显得格外的凄凉……
《宣城县志》 说:“敬亭山自谢李相继赋诗,遂有名于天下。”应该说,李白比之于谢朓,当更名彪千秋,是李白使敬亭山名扬更甚,以至于今日一些海内外李白研究者、名儒哲士,万里跋涉,不辞劳苦,来寻访这座皖南名山。安旗、郭沫若先后寻踪至此。1939 年,当代诗人陈毅将军,戎马倥偬路过敬亭山,作《由宣城泛湖东下》 “敬亭山下槽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的光辉诗篇,令敬亭山再获殊荣。
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的一天,53岁的李白来到宣州敬亭山。从天宝三年到天宝十二年,李白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了,他辗转游遍了大江南北。天宝四年,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追随谢灵运的足迹,畅游浙江天台天姥山。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李白高傲地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在滔滔的黄河边,李白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对谢朓曾做过太守的宣城,李白更是向往,从九华山下山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敬亭山。在山上,李白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并不知道他是李白,望着脱俗清高、风流倜傥的李白,竟脱口而出:先生乃仙胎仙骨也。
由于李白桀骜不驯,傲视权贵。于是,谗言和诽谤飞满宫廷,冷遇和白眼接踵而至。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于是大自然就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寄情山水,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求安慰和快乐,在敬亭山李白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竟造就了一座诗山,也同时引出了一个令人感怀令人向往的爱情故事。(此纯属民间传说,也算是小三劈腿吧——因为此时李白已是几个孩子的爹了)!
公元756年秋,安史之乱的第二年,敬亭山山腰处道教翠云庵里,一位中年道姑敲着木鱼,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轻声地念着经。道姑走出翠云庵,在当年李白独坐的那个亭子里,她想念着大诗人李白。在这兵荒马乱中,李白,你在哪里?身体康否?生活可安宁?我是多么为你担心啊!此道姑是谁?她与诗仙李白有何关系?也许说出来吓你一跳,她就是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唐睿宗皇帝李旦的第十个女儿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的生母是窦氏,玉真公主降生不久,窦氏就被当时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玉真公主自幼丧母,由太平公主抚养。由于受父皇李旦和姑母太平公主信奉道教的影响,玉真公主豆蔻年华便入道,入道后云游天下。在云游中,公主结识了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大诗人李白,他们跋山涉水,攀登崇山峻岭,穿越绿水青山,在旅游中,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同时,也产生浓浓的情谊。
据传玉真公主是追着李白才到敬亭山的,后来,李白被唐玄宗聘为翰林,为圣上起草诏诰,为圣上吟诗作歌,这与玉真公主在皇帝面前的推荐显然是分不开的。但李白到长安后,一位是高贵的皇家公主,一位是普通的平民诗人,虽然唐皇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比较开放的,但清规戒律肯定不少,他们不可能经常接触。李白在离开长安后,写过一首《长相思》,同时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之苦:“美人如花隔云端”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这些真真切切、缠缠绵绵的诗句,是不是传达出两人真挚的情感呢?读者自行揣测吧!
天宝三年,李白因个性刚直,傲视权贵,遭谗言,被李隆基赐金还山时,玉真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号,罢邑司,表示对皇帝对李白不公正处置的不满。在这里,我们可看出玉真公主的侠义和刚烈,也表明玉真公主与李白性格上的相似处:刚正不阿,蔑视权贵。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和感情。李白离开长安后,玉真公主一直关注着李白的行踪。她看到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知道李白到过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对敬亭山的景致倍加称赞。公元755年,为了避难,也是为了追寻李白的行踪,玉真公主就在敬亭山翠云庵出了家,号称持盈法师。在玉真公主的眼里,敬亭山似乎已成了李白的化身,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黄昏,敬亭山都有它不同的身姿,玉真公主仿佛看到了李白,似乎每日都在和李白亲密地交谈。
有意思的是,在今日敬亭山的玉真公主塑像后(即被老百姓称为皇姑坟的墓),往上不到半里路,就是李白的独坐楼,里面的李白塑像真是孤零零的,空旷得有点怕人,两人就这样隔着竹林遥遥相望,无言的泪水像皇姑泉水一样默默地流淌。而皇姑泉的水似乎早已枯竭,李白独坐楼在秋日的黄昏里,也显得格外的凄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