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月和小月出现的规律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17:38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3-26 00:15
农历大月和小月出现的规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3-26 00:53
对,农历的大小月是完全不固定的,而且基本没规律可循。不看日历没法得知下月是大是小。
我国农历年中定月的方法是“定朔法”。就是规定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而我们知道一个朔望月是29.5306日。不是整数。这样就和日出日落的“天”凑不齐了。有时候一个朔望月在29天中就是小月,有时候在30天中就是大月。这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月相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三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情况。另外有时正好一个朔发生在差不多半夜0点,会出现我国和台湾、香港的日历差一天的有趣现象。万年历就是先算定每个朔时。然后大月小月就对号入座了。这个不难。因为每个朔望月是知道的。只要知道精确数值你自己也可以慢慢推算。
出现闰月也就是因为农历是根据月相定月的。那如果12个月算一年,一年就只有254天。比一个回归年(一次春夏秋冬周期)少了10天。这样下去过些年1月就是大热天了。月份与天气不挂钩显然不符合历法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过些年在一年中插入一个月,使这年有13个月。这样就“扭”过来了。不会使误差累积。具体就是当两个冬至间有13个“朔”时,这年就置闰月。这个闰月放在哪个月就看哪个月没有“中气”(平时说的24节气里分为12节气,12中气。一个夹一个)。因为两个冬至间总是12个中气,现在有13个月。当然肯定有一个没有中气。这个月就是闰月。
知道了农历大小月和闰月设置规则后就可以知道。大小月看似没有规律。但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向每个朔望月精确数值调整。所以这个“误差”不会积累。这是我国农历最让全世界历法专家折服的地方。别的历法包括公历都有这个问题。其结果就是你注意到的。闰年按13个朔望月计算应该是383.9天。尽管每月多一天少一天常见。而要在一年中多出一天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几个月中都“扯平”了。所以不能简单以大小月出现概率计算。因为这个不是随机的。 按你说的这个概率你甚至还可以算出一个闰年386天、387天直至390天的概率。而实际上这些都是0!根本没有的。可见这不是随机事件。
我国农历年中定月的方法是“定朔法”。就是规定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而我们知道一个朔望月是29.5306日。不是整数。这样就和日出日落的“天”凑不齐了。有时候一个朔望月在29天中就是小月,有时候在30天中就是大月。这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月相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三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情况。另外有时正好一个朔发生在差不多半夜0点,会出现我国和台湾、香港的日历差一天的有趣现象。万年历就是先算定每个朔时。然后大月小月就对号入座了。这个不难。因为每个朔望月是知道的。只要知道精确数值你自己也可以慢慢推算。
出现闰月也就是因为农历是根据月相定月的。那如果12个月算一年,一年就只有254天。比一个回归年(一次春夏秋冬周期)少了10天。这样下去过些年1月就是大热天了。月份与天气不挂钩显然不符合历法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过些年在一年中插入一个月,使这年有13个月。这样就“扭”过来了。不会使误差累积。具体就是当两个冬至间有13个“朔”时,这年就置闰月。这个闰月放在哪个月就看哪个月没有“中气”(平时说的24节气里分为12节气,12中气。一个夹一个)。因为两个冬至间总是12个中气,现在有13个月。当然肯定有一个没有中气。这个月就是闰月。
知道了农历大小月和闰月设置规则后就可以知道。大小月看似没有规律。但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不断在向每个朔望月精确数值调整。所以这个“误差”不会积累。这是我国农历最让全世界历法专家折服的地方。别的历法包括公历都有这个问题。其结果就是你注意到的。闰年按13个朔望月计算应该是383.9天。尽管每月多一天少一天常见。而要在一年中多出一天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几个月中都“扯平”了。所以不能简单以大小月出现概率计算。因为这个不是随机的。 按你说的这个概率你甚至还可以算出一个闰年386天、387天直至390天的概率。而实际上这些都是0!根本没有的。可见这不是随机事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26 02:40
古人用天子《甲乙丙丁。。。。》地支《子。。。。。》排列组合60甲子。。。。所以他的周期是60年。。。。。
- 2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3-26 02:17
因小月29天,少计了0.53059日,就得把这少计了的0.53059日加起来放在下一个月,那下个月就有了30天。
即使计了30天,但还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这个数无论大月还是小月,都多出这个数。那么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
三年后,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须在这一个小月上加上一天,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大月。
即使加了这一日后,还有0.0124日的零头,又得与0.53059日加起来再往后累加......如此循环不已。
即使计了30天,但还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这个数无论大月还是小月,都多出这个数。那么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
三年后,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须在这一个小月上加上一天,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大月。
即使加了这一日后,还有0.0124日的零头,又得与0.53059日加起来再往后累加......如此循环不已。
- 3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3-26 01:56
一、农历的大小月的设置有一定规律
阴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即29天半多一点,因日历必须用整数,所以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因小月29天,少计了0.53059日,就得把这少计了的0.53059日加起来放在下一个月,那下个月就有了30天。
即使计了30天,但还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这个数无论大月还是小月,都多出这个数。那么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
三年后,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须在这一个小月上加上一天,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大月。
即使加了这一日后,还有0.0124日的零头,又得与0.53059日加起来再往后累加......如此循环不已。
二、农历闰月的大月和小月设置也有规律
农历闰月一般为29天,是小月。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按上述农历大小月的设置办法,将零头数累加到正好有一天的那一个月如果正逢闰月,就把这多出的一日加在这个闰月上,那么这个闰月就有了30天,成了大月了。
农历的大月小月设置很难象公历一样找到规律。
--------------------------------------------------------------------------------
三、在农历初二傍晚确定当月大小的方法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观察西边的天空有没有很细的月牙出现,如果有月牙出现,则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晚,所以这个月应较长,是大月为30天;
没有月牙出现就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早,这个就较短,是小月,为29日;
农历大月时,月亮一般是十六圆(望日),小月时一般是十五圆(望日)。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例外。
--------------------------------------------------------------------------------
就公历和农历长度误差问题答网友问
有人问: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是否会累计到一定的天数后硬型地在当年的天数中删掉多余的天数?
答:历法制定的依据是天体的运动规律,"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实际上是与天体运动规律的误差,我们可以人为地删除多余的天数,但谁也删除不了天体的运动规律。因此,决对不会硬型删掉多余天数,只会把多余的天数往后延续地累加下去。
——例如农历:为了协调天体运动规律与日历编排规律的矛盾,使用了十九年七闰法。十九年七闰之后,就会出现"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这个误差仅为0.0892日。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因此,一本农历过了十九年之后,拿出来仍然可以使用,这相差仅为0.0892日的误差人们是无法感觉到的。这个误差0.0892日不会硬型地被人为地删除,还会继续地累加下去。加到什么时候累积足够一天之后,这一年就会多闰一天。——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点,就理解为什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了。这多出的一天就是这样累加而来的。
——例如公历: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公历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计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近一天而不足一天,因而公历每4年闰一天;再继续累加下去,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需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这在时间长河上只是一点点误差。对于这一点点误差,恐怕好多代人都感觉不到!在一般人来看,有一些误差也无关大局。但如果是科研那就要求相当精确了,精确到用毫秒计算。
阴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即29天半多一点,因日历必须用整数,所以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因小月29天,少计了0.53059日,就得把这少计了的0.53059日加起来放在下一个月,那下个月就有了30天。
即使计了30天,但还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这个数无论大月还是小月,都多出这个数。那么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
三年后,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须在这一个小月上加上一天,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大月。
即使加了这一日后,还有0.0124日的零头,又得与0.53059日加起来再往后累加......如此循环不已。
二、农历闰月的大月和小月设置也有规律
农历闰月一般为29天,是小月。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按上述农历大小月的设置办法,将零头数累加到正好有一天的那一个月如果正逢闰月,就把这多出的一日加在这个闰月上,那么这个闰月就有了30天,成了大月了。
农历的大月小月设置很难象公历一样找到规律。
--------------------------------------------------------------------------------
三、在农历初二傍晚确定当月大小的方法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观察西边的天空有没有很细的月牙出现,如果有月牙出现,则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晚,所以这个月应较长,是大月为30天;
没有月牙出现就说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时刻发生较早,这个就较短,是小月,为29日;
农历大月时,月亮一般是十六圆(望日),小月时一般是十五圆(望日)。
这个方法在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例外。
--------------------------------------------------------------------------------
就公历和农历长度误差问题答网友问
有人问: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是否会累计到一定的天数后硬型地在当年的天数中删掉多余的天数?
答:历法制定的依据是天体的运动规律,"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实际上是与天体运动规律的误差,我们可以人为地删除多余的天数,但谁也删除不了天体的运动规律。因此,决对不会硬型删掉多余天数,只会把多余的天数往后延续地累加下去。
——例如农历:为了协调天体运动规律与日历编排规律的矛盾,使用了十九年七闰法。十九年七闰之后,就会出现"公历和农历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产生的误差",这个误差仅为0.0892日。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因此,一本农历过了十九年之后,拿出来仍然可以使用,这相差仅为0.0892日的误差人们是无法感觉到的。这个误差0.0892日不会硬型地被人为地删除,还会继续地累加下去。加到什么时候累积足够一天之后,这一年就会多闰一天。——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一点,就理解为什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了。这多出的一天就是这样累加而来的。
——例如公历: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公历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计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近一天而不足一天,因而公历每4年闰一天;再继续累加下去,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需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这在时间长河上只是一点点误差。对于这一点点误差,恐怕好多代人都感觉不到!在一般人来看,有一些误差也无关大局。但如果是科研那就要求相当精确了,精确到用毫秒计算。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