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燕北是中国的哪里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2:20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2-05 18:57
魏国的燕北是中国的哪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2-05 20:02
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
详细解答
燕北作为西魏的州郡,又是处于西魏的北部,拥有青青牧草,骏马牛羊。燕北草原如同早期燕洵的心胸一样,宽广平坦,没有任何的遮遮掩掩,直率坦荡。定北侯抵抗柔然的情节,明显看到燕北地区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内蒙古西南地区和宁夏大部分区域了。
拓展资料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百度百科-魏国
详细解答
燕北作为西魏的州郡,又是处于西魏的北部,拥有青青牧草,骏马牛羊。燕北草原如同早期燕洵的心胸一样,宽广平坦,没有任何的遮遮掩掩,直率坦荡。定北侯抵抗柔然的情节,明显看到燕北地区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内蒙古西南地区和宁夏大部分区域了。
拓展资料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百度百科-魏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2-06 00:45
燕北是哪里
- 2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2-06 00:01
楼下答非所问,年代不同
- 3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2-05 22:39
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其实战国七雄的地图是很多的。可以参考谭其骧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至于哪个国家在哪个省份,可以与现在的行政区图相对照看。大概是:魏国: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赵国:今山西中部、北部以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燕国:近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京津;韩国:山西东南、河南西部和部分河南中部地区;秦国:汉水上游、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等;齐国:北至河北中部、南至泰山、西至河南东部;楚国:湖北、安徽、江苏以南。当然,界限是时有伸缩的。七国年年打仗,版图是不断变化的。
- 4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2-05 21:32
题主说的魏国应该是西魏,燕北作为西魏的州郡,又是处于西魏的北部,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内蒙古西南地区和宁夏大部分区域。
拓展资料:
1、首先,西魏时期的中国地图表明当时的政权割据现象比较严重,群雄列起,割据四方。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拥有西魏、东魏、大梁、柔然、吐蕃、高昌、契丹等大大小小十余个割据政权。当然,除去北部和西部等少数民族政权,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东部西魏、东魏和大梁三个政权,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2、东魏和西魏本来均属于魏国,是由北魏政权分立出来的,因两国的地理位置命名。当时的大梁国可是占足了现在的富饶之地。基本包含长江中下游大部分省市,还包括云贵大部,两广全部以及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
3、最后看西魏政权,当时的西魏据有西晋时的雍州、凉州、秦州、益州和荆州之地域,都城为长安。历史上的西魏地区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宁夏、甘肃地区及河南西部、青海东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地区。
- 5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2-05 20:09
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
其实战国七雄的地图是很多的。可以参考谭其骧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至于哪个国家在哪个省份,可以与现在的行政区图相对照看。大概是:魏国:在今山西南、河南北和河南中部偏东一带;
赵国:今山西中部、北部以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燕国:近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京津;韩国:山西东南、河南西部和部分河南中部地区;
秦国:汉水上游、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等;齐国:北至河北中部、南至泰山、西至河南东部;楚国:湖北、安徽、江苏以南。当然,界限是时有伸缩的。
拓展资料: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3]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4] ,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参考:百度百科“北魏”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