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二首其一陈与义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08:38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2-17 15:50
除夜二首其一陈与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2-17 16:28
问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除夜二首(其一) ① 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 小题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3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小题2: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2分)用虚写的手法,(2分,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2分)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从诗中筛选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文中有“多事”、“堪喜”、“可惊”等词语,再联系注释,可以得出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唐诗中写除夕的律诗最有名的莫过于崔涂《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与童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全诗充满了异乡飘泊之感,且气象阔大,情真意切。将陈与义的这首诗和崔诗相比,很有将杜甫的《孤雁》和崔涂的同题诗相比的味道。杜、崔两人的《孤雁》诗都把自己的心情写进去,从艺术性上看,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但杜甫还把离乱飘泊中失群的所有人都写了进去,概括得更广更深,思想性比崔诗强得多,最终评判自然是崔不如杜。从艺术性上看,崔涂的《除夜有怀》一点也不输于这首诗,而从立意上看,这首崔诗和咏雁一样,败在意之不深不广。陈与义将国家的前途命运融入诗中,所以“结有神致”,寄托了对明年国势好转的期望,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立意之重可知矣!问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除夜二首(其一) ① 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 小题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与家乡远隔千里的惊叹。小题2:用虚写的手法,(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应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前提下进行。试题分析:小题2: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问题三:诗歌鉴赏 “除夜二首”陈与义 这些诗往往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是属于清新丽质的作品,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语言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了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评论他说:“(陈)与义在南渡诗人之中,最为显达,然皆非其杰构。至于湖南流落之余,汴京板荡以后,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意,乃往往突过古人。”他确是鹤立一代的大手笔之一。陈与义原属于江西诗派成员,但他后来看出了江西诗派的柔弱、清高而游离世外。他学习杜甫,虽颇见成效,但由于没有像杜甫那样广泛深入而时间较久地接近人民群众,也没有杜甫那种质直朴拙而积极用世的思想品格和对现实社会较为清醒的敏锐视觉,所以陈与义为国分忧而呐喊的爱国诗篇以及对不平现实疾恶如仇的诗篇并不多,诗歌触角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及杜甫,缺乏积极奋发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