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 顾炎武(明朝)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形成?(2分)
②这一制度在哪个朝代得到完善?(1分)完善这种制度的皇帝除了唐太宗外有哪两个?(1分)
③结合材料三,说说明朝时的这种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④材料三中,顾炎武把明朝的这种制度与哪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2分)
⑤清朝前期,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02:08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2-26 17:4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2-26 18:57
(答案→) 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指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创立于隋朝。改变了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标准,不问出身贵贱,只问真才实学,相对比较公平。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开始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标志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2)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完善。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唐太宗曾看着科举考生说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已”这样的感叹。(3)本小题考查的是明朝科举制的发展。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样,要想读书做官,必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体,读多了这些经书,抛弃了实用之书,脑袋被洗脑了,成了别人的奴才。这样统治者就达到了控制思想的目的。(4)本小题考查的是八股取士的影响。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主要来源于朱熹注解)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所以顾炎武把它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相比,认为危害有过之而不及。(5)本小题考查的是清朝对思想领域的控制。由于清朝时满族入主中原,面对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的影响,清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内更加严格控制知识分子。在康乾盛世的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26 20:28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