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好,但到了80年代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C
A. 80年代的DDT质量差
B. 稻螟长期污染 DDT,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C. 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的比例增大
D. 长期使用DDT,使稻螟体类产生抗体
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好,但到了80年代效果却不好,其原因是CA. 80年代的DDT质量差B. 稻螟长期污染DDT,体表产生了保护膜C. 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的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2:34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1-24 21:1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24 22:03
A. 80年代的DDT质量差B. 稻螟长期污染 DDT,体表产生了保护膜(答案→)C. 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的比例增大D. 长期使用DDT,使稻螟体类产生抗体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故选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1-24 23:14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