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赛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17:49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3-31 02:14
古诗文大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3-31 03:22
学问类: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3、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5、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己,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
6、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5、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6、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7、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8、敬守此心,则心安。敛抑其气,则气平。
9、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冰处得力。
10、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1、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12、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13、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14、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义。
15、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平矣。
16、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7、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8、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19、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20、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
21、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22、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23、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2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1、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2、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3、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4、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以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7、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8、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9、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10、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1、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12、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13、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4、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15、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6、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17、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18、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19、心不妄动,身不妄动,口不妄动,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2、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23、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24、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2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6、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己之心责己,则寡过。
27、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28、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29、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30、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31、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32、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33、胡文定公曰: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险。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34、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35、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36、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37、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处事类
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3、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4、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福薄。
5、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6、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7、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8、处事大忌急噪,急噪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9、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10、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1、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以心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2、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鸷,皆由于此。
3、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4、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5、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6、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7、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8、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9、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10、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11、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12、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
13、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14、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15、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6、穷寇不可追也,遁词不可攻也。
17、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18、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19、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0、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21、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22、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23、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24、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25、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26、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27、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28、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鸷处。
29、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疾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30、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31、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32、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33、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的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34、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5、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36、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37、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38、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39、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40、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41、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42、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43、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44、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4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6、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47、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48、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化,毋急噪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49、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50、临事需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51、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52、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53、今人见人敬慢,辙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54、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人,故人品因之而别。
55、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56、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57、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2、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3、《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4、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5、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
中国名言一百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8.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9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加油
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3、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5、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己,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
6、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1、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5、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6、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7、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8、敬守此心,则心安。敛抑其气,则气平。
9、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冰处得力。
10、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1、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12、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13、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14、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义。
15、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平矣。
16、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7、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8、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19、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20、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
21、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22、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23、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24、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1、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2、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3、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4、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以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7、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8、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9、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10、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1、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12、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13、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4、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15、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6、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17、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18、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19、心不妄动,身不妄动,口不妄动,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2、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23、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24、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25、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6、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己之心责己,则寡过。
27、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28、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29、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30、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31、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32、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33、胡文定公曰: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险。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34、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35、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36、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37、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处事类
1、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3、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4、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福薄。
5、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6、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7、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8、处事大忌急噪,急噪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9、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10、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1、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以心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2、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鸷,皆由于此。
3、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4、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5、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6、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7、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8、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9、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10、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11、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12、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
13、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14、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15、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6、穷寇不可追也,遁词不可攻也。
17、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18、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19、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0、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21、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22、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23、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24、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25、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26、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27、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28、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鸷处。
29、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疾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30、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31、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32、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33、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的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34、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35、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36、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37、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38、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39、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40、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41、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42、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43、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44、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4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6、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47、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48、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化,毋急噪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49、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50、临事需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51、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52、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53、今人见人敬慢,辙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54、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人,故人品因之而别。
55、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56、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57、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2、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3、《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4、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5、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
中国名言一百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8.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9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加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31 03:5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且不谈“粒子之小,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处处都闪烁应用数学的光芒,高度抽象的纯粹数学,也有其深刻而动人的美丽,堪称艰深难懂而璀璨美丽的艺术。恰如Russell所说:“公正而论,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如同一尊雕塑。”学习数学不仅为了应试解题,更要培养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提升思维品质。
? 数学的成绩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用符合高考的标准来练,而套题是最符合要求的。我练套题是捏准时间,然后严格打分,通过每星期两三套那样的练下来,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然后重点击破。就这样节节提高,到最后胸有成竹。小建议:套题训练最好留到二轮或者三轮复习时。?
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单靠每天的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所以说学好语文重在平时关注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要重视以下习惯的养成。
一、 阅读的习惯
课堂上学习的课文毕竟有限,对于整个的文学来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的涉猎,汲取灿烂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以便以后学会生活,乃至反映生活。见多识广,博闻强识,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当然阅读中也要注意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等。
二、 积累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讲靠的是积累,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短时记忆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说引导学生在课外,针对自己的阅读,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动手记下来,以便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好的运用。积累也要分门别类,例如好词的积累,好句的积累(包括名言、警句、俗语、诗句等等)等。并且要及时的翻阅、记忆、复习,化为己有。这些将为以后的写作积累好的素材。
三、 观察思考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就要独具慧眼,洞察生活,积极思维,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面对生活不能熟视无睹,要留意周围的生活,例如人物的一言一行,事物的一动一静;要用心体察,例如经历了一件事之后,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又何启示?以后要怎么做?
四、 练笔的习惯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外化的一种形式,也是需要训练的能力之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也是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要想使学生真正在写作方面有所造诣,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技巧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手记下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自己瞬间的感受,以及灵感来临后所得的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只言片语。
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考。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细心品味其内涵与外延,也能触摸到深刻的美丽。数学教材要通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美丽的结论,前后勾连,交织成严密知识网络。记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掌握公式的推广和特例,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
平时做题时,不要满足于记忆解答,要体会每一步的“动机”,才算完成了思维训练。只记住步骤而不思索动机,不像在看书,倒像在校稿。习题要精做,关键在于赋予每道题应有的思维分量。习题要精选精做,每做一题,要归纳解题的入口和关键步骤,尝试着改变条件和结论,探索一类题的解法。?
各类考试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要做到快速、准确地解题,必须采取一定解题策略,在“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四个环节里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争取拿到所有应得的分数。?
? 数学的成绩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用符合高考的标准来练,而套题是最符合要求的。我练套题是捏准时间,然后严格打分,通过每星期两三套那样的练下来,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然后重点击破。就这样节节提高,到最后胸有成竹。小建议:套题训练最好留到二轮或者三轮复习时。?
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单靠每天的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所以说学好语文重在平时关注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要重视以下习惯的养成。
一、 阅读的习惯
课堂上学习的课文毕竟有限,对于整个的文学来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的涉猎,汲取灿烂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以便以后学会生活,乃至反映生活。见多识广,博闻强识,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当然阅读中也要注意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等等。
二、 积累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讲靠的是积累,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短时记忆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说引导学生在课外,针对自己的阅读,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动手记下来,以便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好的运用。积累也要分门别类,例如好词的积累,好句的积累(包括名言、警句、俗语、诗句等等)等。并且要及时的翻阅、记忆、复习,化为己有。这些将为以后的写作积累好的素材。
三、 观察思考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就要独具慧眼,洞察生活,积极思维,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面对生活不能熟视无睹,要留意周围的生活,例如人物的一言一行,事物的一动一静;要用心体察,例如经历了一件事之后,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又何启示?以后要怎么做?
四、 练笔的习惯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外化的一种形式,也是需要训练的能力之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也是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要想使学生真正在写作方面有所造诣,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技巧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手记下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自己瞬间的感受,以及灵感来临后所得的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只言片语。
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考。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细心品味其内涵与外延,也能触摸到深刻的美丽。数学教材要通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美丽的结论,前后勾连,交织成严密知识网络。记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掌握公式的推广和特例,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
平时做题时,不要满足于记忆解答,要体会每一步的“动机”,才算完成了思维训练。只记住步骤而不思索动机,不像在看书,倒像在校稿。习题要精做,关键在于赋予每道题应有的思维分量。习题要精选精做,每做一题,要归纳解题的入口和关键步骤,尝试着改变条件和结论,探索一类题的解法。?
各类考试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要做到快速、准确地解题,必须采取一定解题策略,在“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四个环节里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争取拿到所有应得的分数。?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