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应该从小抓起吗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11:17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3-29 01:26
孩子真的应该从小抓起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3-29 01:43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今年5月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的一条微博引爆网络:“这是学生们刚刚离开动物博物馆的现场,满地垃圾,一片狼藉。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了孩子,就好不了,破坏力很强……尽管进馆前我们说明了注意事项,但学校老师、家长也不教育孩子如何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
这条微博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素质教育的讨论。笔者以为,素质素质教育并不一句空洞的口号,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载体,这一载体就是家长和老师必须从小抓好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此,笔者想起这样一件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与成人相比较,孩子的可塑性最强,他们就像一件件需要被雕刻的艺术品,家长和教师实际上就是艺术家,雕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与真正雕刻不同的是,我们塑造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人,他们天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不像雕刻艺术品那样,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因此,从小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每个孩子的一生负责,也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懂事那一天起,父母就要在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哪些事情必须立刻停止?同时,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可惜的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许多年轻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致使许多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公共场所发生的诸多不文明的行为,其实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许多家长还片面地以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学校的事情。试想,孩子在家庭中连起码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都得不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又从何谈起?
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幼儿园和学校是第二场所,也是最为重要的场所,教师无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说它重要,原因在于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场所,教师是育人方面的专家,而且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许多家长一生可能只教育一两个孩子,而教师一生要面对成百上千个孩子,他们在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要远远多于家长。因此,幼儿园和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从孩子入学那一天起,学校就要按年级、分阶段制定一系列规则,规范学生的言行,并通过反复训练,矫正学生在家庭中养成的不良习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唯分数至上,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中没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效率低下,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化为泡影。从这个意义上讲,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其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素质教育“质”的指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场所。经常听人说“5+2=0”,是指学校的5天的教育被2天的社会教育消解为0,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既有来自于家长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社会没有达成共识,要求不同步。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必须做到协调统一,形成教育合力。正如有的专家所比喻的那样:“如同雕刻匠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状你一凿、我一凿,谁也不顾谁,这块大理石就会成为一块废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蓝图去雕刻,大理石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形体。”教育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今年5月份,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的一条微博引爆网络:“这是学生们刚刚离开动物博物馆的现场,满地垃圾,一片狼藉。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了孩子,就好不了,破坏力很强……尽管进馆前我们说明了注意事项,但学校老师、家长也不教育孩子如何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
这条微博引发了人们对当前素质教育的讨论。笔者以为,素质素质教育并不一句空洞的口号,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载体,这一载体就是家长和老师必须从小抓好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此,笔者想起这样一件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与成人相比较,孩子的可塑性最强,他们就像一件件需要被雕刻的艺术品,家长和教师实际上就是艺术家,雕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与真正雕刻不同的是,我们塑造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人,他们天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不像雕刻艺术品那样,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因此,从小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每个孩子的一生负责,也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懂事那一天起,父母就要在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哪些事情必须立刻停止?同时,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可惜的是,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许多年轻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致使许多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公共场所发生的诸多不文明的行为,其实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许多家长还片面地以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学校的事情。试想,孩子在家庭中连起码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都得不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又从何谈起?
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幼儿园和学校是第二场所,也是最为重要的场所,教师无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说它重要,原因在于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场所,教师是育人方面的专家,而且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许多家长一生可能只教育一两个孩子,而教师一生要面对成百上千个孩子,他们在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要远远多于家长。因此,幼儿园和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从孩子入学那一天起,学校就要按年级、分阶段制定一系列规则,规范学生的言行,并通过反复训练,矫正学生在家庭中养成的不良习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唯分数至上,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就一好百好,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中没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效率低下,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化为泡影。从这个意义上讲,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其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素质教育“质”的指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场所。经常听人说“5+2=0”,是指学校的5天的教育被2天的社会教育消解为0,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既有来自于家长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社会没有达成共识,要求不同步。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必须做到协调统一,形成教育合力。正如有的专家所比喻的那样:“如同雕刻匠雕刻大理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状你一凿、我一凿,谁也不顾谁,这块大理石就会成为一块废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蓝图去雕刻,大理石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形体。”教育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29 02:39
666
- 2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3-29 02:06
是啊 大了 能好管理了嘛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