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意会、不可言专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4-29 23:5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4-30 01:32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4-30 04:45
- 2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4-30 03:27
从道家的辩证思想来看,凡事都有其两面性,而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与角度不同,所得的结论也就各异。当然是非无特定标准,“横看成岭侧成峰”。心领神会后,不必强加自己的思想与别人,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诗歌总喜欢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不可言传的意境留给读者遐想,使得诗歌更具内涵和深度。李义山的诗最是朦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便能引发无限猜想。若从开头推敲“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可能在抒发对少年时光老去的感慨;也许他在为爱情的夭折感叹;又或者感伤身世对人生迷茫……但这诗句真正要表达什么只能问作者了。如果诗句浅白地将所要表达的写出来,诗的意境便大大减弱,就像一个玻璃罩,一眼能看穿其中,顿失人们的好奇心。要是把玻璃换成毛玻璃,未知总令人向往,那么这件作品便更有魅力。
深深的话浅浅地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智者交谈。语言是苍白的,要深入地意会,便是透过一排排的文字了解作者真正的话。我们阅读时,反复咀嚼,读出作者的潜台词,读出作者寄予的深厚情感,从他人的轨迹里看到自己曾经的脚印,于是领会在心。就如轮扁说:“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通过实践来探求真理。而这些只通过言传——被动地接受信息。印象不及意会来得深刻,言传是种手段,但不会是捷径,身体力行,意会才是硬道理。
并不是言传下来的东西都是糟粕。若是如此,它们怎么可以流传至今呢?理论性的东西,教条公式等固定思维便是精华。上古人类总结的经验,传达的思想,好的便是精华。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言传的东西,要批判地接受。
类似哲理的东西只可意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言传固然像快餐,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亲自去意会。
- 3楼网友:千夜
- 2021-04-30 02:32
- 4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4-30 01:45
指一般无法用语言表达,但相互可以用内心体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