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17:03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2-04 14:08
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2-04 14:39
主张:
1、孔子:“礼”与“仁”。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不同结局:
1、孔子: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2、董仲舒: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三、原因:
1、孔子: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2、董仲舒: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
扩展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先后以十一年之久,历经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士、绌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六个阶段,由政治开路到理论完成继而组织实现,构成一个险象环生、波澜迭出的历史过程。
此举对后世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一方面,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并从此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
另一方面,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1、孔子:“礼”与“仁”。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不同结局:
1、孔子: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2、董仲舒:在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三、原因:
1、孔子: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2、董仲舒: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
扩展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先后以十一年之久,历经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士、绌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六个阶段,由政治开路到理论完成继而组织实现,构成一个险象环生、波澜迭出的历史过程。
此举对后世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一方面,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并从此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
另一方面,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煞尾
- 2021-02-04 16:52
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他在被统治阶级中提倡“仁者爱人”的道德学说,提倡“天道观”;董仲舒的观点核心也是仁,只是他的观点更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出现的不同原因就是时代的不同,和人们认识的不同
- 2楼网友:千夜
- 2021-02-04 16:00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学派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主张以儒家思想代替其他思想,结束百家争鸣的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后,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思想界的无上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时代背静不同.孔子时期群雄逐鹿,需要有助于兼并称霸的学说,而不是安于君君臣臣儒家学说.而董仲舒时期,汉已经完成统一,需要可以稳定社会加强统治的学说,于是儒家学说开始占据主导. 2 董仲舒和孔子的学说也不完全一样,董仲舒在孔子学说基础上有所发展,使封建统治理论系统化,使孔子学说宗教化,创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理论,使之更利于君主的封建统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