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最初是哪个朝代?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23:51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3-15 12:12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最初是哪个朝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3-15 12:20
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03-15 16:40
自从魏晋以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由此可见,经济重心也就是养给中心建议竟仰仗东南最初是在北宋。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3-15 15:09
苏湖并不是苏州河西湖,是统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部,也就是古代的江南地区,鱼米之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2.反应了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3.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泉州。注重海外贸易,鼓励对外交往。,设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 4.经济体制不是由人为或行政所左右的,它是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改变的,任何非自然的改变力都只能在区域内淤滞或加快其发展,而不能将之改变。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现,树立科学发展观 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使用最新农具“连枷”脱粒,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由此可见,经济重心也就是养给中心建议竟仰仗东南最初是在北宋。
- 3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3-15 13:58
原文是《宋史》的,所以应该是宋朝的
- 4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3-15 13:04
唐朝中后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