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报纸第十七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老师》阅读短文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13:37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2-28 22:49
七年级语文报纸第十七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老师》阅读短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3-01 00:28
我上高中时是1995年,那还是一个“高考如此难考,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时代。可作为高一新生的我们,还没有紧张来临的感觉,有的却是无处发泄的怀疑、急于展现的自我。怀疑什么呢?就是那些被灌输的东西。当然,数理化没啥争议,那里只有计算公式,用错了根本没地儿说理去。可语文课不同,那是可以放松精神、思考人生的地方。 高一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个男老师,他个子挺高,有着南方口音,虽然年近五十,但思想开明。我们爱听他讲课,感觉很欢乐。 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高中第一次写作文,他给了我们一段材料,讲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说民国时期,陶先生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己出去演讲,募集经费。有一回,演讲完毕,募集了不少钱款,要回家时却发现兜里没带钱,也就是没有私款。陶先生没吃饭,也不坐车,携带大笔公款,走着回家了。 就这么一段材料,让我们写议论文。有啥好议论的呢?陶先生高尚的情操溢于言表!当时,我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周围几个同学也有类似的想法,彼此商议,怎么写出点儿新东西。大家认为,陶先生品格高尚,没得商量,但这事做得还是有“问题”。坐在我斜对面的同学首先发话:“他一个人出去募款,累一天了,还不吃饭,走着回去,路上要是被抢了,那不白费功夫了!”坐在我后面的同学说:“是啊,如果路上再饿晕过去,怎么办?钱叫人偷了,倒在路上还有生命危险。”我旁边的同学说:“就算是公款,可如果先吃一顿饭,雇辆车,到家再把钱补上,不就行了?何必那么死心眼!”几个人七嘴八舌,我笑得合不拢嘴,觉得甚是有趣,跟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坐在一起,心情特爽。我们几个就照这个思路,亦褒亦贬,把作文写完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01 02:02
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