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合以奇胜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2:57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04 15:03
以正合以奇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2-04 16:35
出自《孙子兵法》,我的理解是当双方实力相差明显时,只要强大的一方稳扎稳打,弱小的一方即使略有小胜最后也是必败,也就是常说的“战术上胜利,战略上失败”;但是当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时,就需要出奇制胜了,当然这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即使出奇失败也对己方损失不大,若是出奇失败可能给己方带来无法挽回的错误,那么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选择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就是即使是名将也只能保证不败,而不能保证必胜,能否取胜还要看敌人是否给面子。古时的名将、名帅鲜有出奇制胜的例子,更多的还是以堂堂正正之师败敌(即使是以奇兵败敌成名的名将后来也多是如此),多智如诸葛六出祁山也只能保证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地盘,而不能保证必胜,这是由双方国力差距所决定的(据统计,蜀国灭亡时仅有90万人,跟我们县的人口还差了五六十万,可以由此想象刘备夷陵之战的惨痛后果和诸葛亮的多智近妖)。
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是“善战者”在外人看不出来时就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仍然是自身实力的体现。
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是“善战者”在外人看不出来时就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仍然是自身实力的体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2-04 18:10
引用sunzhiyongyeah的回答:
出自《孙子兵法》,我的理解是当双方实力相差明显时,只要强大的一方稳扎稳打,弱小的一方即使略有小胜最后也是必败,也就是常说的“战术上胜利,战略上失败”;但是当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时,就需要出奇制胜了,当然这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即使出奇失败也对己方损失不大,若是出奇失败可能给己方带来无法挽回的错误,那么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选择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就是即使是名将也只能保证不败,而不能保证必胜,能否取胜还要看敌人是否给面子。古时的名将、名帅鲜有出奇制胜的例子,更多的还是以堂堂正正之师败敌(即使是以奇兵败敌成名的名将后来也多是如此),多智如诸葛六出祁山也只能保证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地盘,而不能保证必胜,这是由双方国力差距所决定的(据统计,蜀国灭亡时仅有90万人,跟我们县的人口还差了五六十万,可以由此想象刘备夷陵之战的惨痛后果和诸葛亮的多智近妖)。
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是“善战者”在外人看不出来时就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仍然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正确的解释是:“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读最多的一句话。最大的误读,就是以奇胜的奇,不念qi,念ji,是个数学词汇,奇数、偶数的奇,古人又称为“余奇”,多余的部分,正兵安排好了,余下来的就是奇兵,关键的时候用。简单的说,就是预备队。曹操注解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正奇,就是一个先后概念。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上,关键时候打出去。
出自《孙子兵法》,我的理解是当双方实力相差明显时,只要强大的一方稳扎稳打,弱小的一方即使略有小胜最后也是必败,也就是常说的“战术上胜利,战略上失败”;但是当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时,就需要出奇制胜了,当然这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即使出奇失败也对己方损失不大,若是出奇失败可能给己方带来无法挽回的错误,那么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选择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就是即使是名将也只能保证不败,而不能保证必胜,能否取胜还要看敌人是否给面子。古时的名将、名帅鲜有出奇制胜的例子,更多的还是以堂堂正正之师败敌(即使是以奇兵败敌成名的名将后来也多是如此),多智如诸葛六出祁山也只能保证把战火烧到敌人的地盘,而不能保证必胜,这是由双方国力差距所决定的(据统计,蜀国灭亡时仅有90万人,跟我们县的人口还差了五六十万,可以由此想象刘备夷陵之战的惨痛后果和诸葛亮的多智近妖)。
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是“善战者”在外人看不出来时就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仍然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正确的解释是:“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读最多的一句话。最大的误读,就是以奇胜的奇,不念qi,念ji,是个数学词汇,奇数、偶数的奇,古人又称为“余奇”,多余的部分,正兵安排好了,余下来的就是奇兵,关键的时候用。简单的说,就是预备队。曹操注解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正奇,就是一个先后概念。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上,关键时候打出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