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在郑县做知县时试验过(青苗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北辙了。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据史书记载,(某地区)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更糟糕的是,王安石过于自信,急于求成,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这样一来,到了还钱的时候不要说一般农民吃不消,就是中农、富农也吃不消。自然,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他们的权力寻租,也有了改革这一至高无上的借口。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材料二:朱熹说;“介甫(王安石)之心固欲救人,然其术足以杀人。”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归纳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结论。(6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在郑县做知县时试验过(青苗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09:17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2-17 17:18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2-17 18:52
(答案→) 解析:(1)分析材料可以得出“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 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这项措施变成了官员的赢利手段”即可得出(2)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其初衷背景和最终实施后的结果,分析要客观和全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2-17 19:27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