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对后世的影响,准备写关于现代歌词和文学发展关系的论文,有人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吗?最好是学术性的,依据严谨的。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9:16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3-23 10:25
宋词对后世的影响,准备写关于现代歌词和文学发展关系的论文,有人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吗?最好是学术性的,依据严谨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23 11:25
论歌词与唐宋词体的关系
关于歌词的起源问题,词坛上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离不开词与音乐的联系问题。有人以唐代音乐的出奇繁荣为例,说明隋唐时形成的词体乃是歌词的最早起源。我以为这种看法并不科学。音乐发展是词体产生的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我们不否认音乐对一种文学样式兴起所起的推动作用,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兴起,除了受音乐的影响外,还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学自身因素的制约,所以“歌词”并不等同于唐宋词体,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应歌之词,当指“合乐之词”,即现今的“歌词”,它属于音乐文学范畴。音乐性是它的最突出的特征。而唐宋词体则是一种文学样式,起源时与音乐密切相关,但不单纯为入乐而入乐,它仍然有独立的风格体制。做为一种文学形式,唐宋词体的产生深受传统的歌诗、歌谣的影响,其形式也仍未完全摆脱古诗、古歌辞的旧例,与“歌词”的形式有相类似的地方。但歌词毕竟是用来应和曲调的,其音乐性较文学性来得突出,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词体,对文学性的要求较音乐性来得高些,其题材内容也比歌词来得广泛,同时,唐词的形成能够进一步完备歌词的形式,使现今的歌词在形式有了更多的借鉴方式,使之更趋完善,并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所以我以为唐宋词体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新的文学样式。
一、 唐代音乐的繁荣为歌词之法的完备创造了条件,并成为“词”这一新的文学样式产生的直接导火线。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唐代是一个国势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朝代。其音乐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地步,许多音乐家创制新曲调,谱写新词,竟放新声,歌词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时的音乐创作大体有三
(一)融各民族音乐之长,并加以利用和改造。据传开元年间唐玄宗所作《霓裳衣曲》就是利用外来音乐素材创制出来的一个新曲,当时可以把胡乐改编成大型的歌舞曲或直接换新词咏唱(例如《羌心怨》、《普赞子》、《归国谣》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行宫庭阡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学士也加入了填词的行列,歌词的创作数量大增。
(二)继承传统流传的清商乐,填新词。[诸如《采莲子》(梁)、《伴侣》(北齐)、《安公子》(隋曲)等]。
(三)文人学士利用民歌改制新曲,例如新禹锡改制《竹枝词》,刘禹锡、白易居翻新《杨柳枝》等。为应歌起见,许多新翻的曲调已初具长短句格式。
音乐的高度发展,经济的繁荣为词体的进一步完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大量创制新曲,填制新词。许多合乐歌诗的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而且应歌填词在当时已形成风气,歌词的创作也有了新突破,为了更好地适应唐代许多新制曲调的旋律需要,势必要对唐以前的合乐歌诗的形式进行一番改造。
隋唐时期,从传统的歌词的格式来看,大致有二
(1)为古诗、古乐府体(即《诗经》、《汉乐府》、魏南北朝时期继承下来的形式)。
(2)为绝句,律诗体(因唐诗与音乐密不可分,故乐师歌伎竟相传唱当时的诗家名土作品,使得许多诗词成为合作歌词)。但这两种应歌之词的格式曲调的要求,因为燕乐的成份相当复杂,乐种众多,(除了雅乐、清乐、宴乐三个乐种成份外,还包融着许多外来音乐的特殊成份)因此其合乐歌辞的种类也相应增多,其形式也相应得到完善,应歌之词的创作除了保留传统的古诗,古乐府的旧制外,初期是对唐绝句和律诗进行改造。长短句形式便在这种改造中得以形成和完善,从而完成了歌诗到歌词的转变,完成了词坛上一个伟大的变革。
唐初对格律诗的改造之法大致有三,
(一)添虚字。(在规整的五绝或七绝、五律或七律中加入适当的衬词,使之便于咏唱)
(......余下全文>>
关于歌词的起源问题,词坛上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离不开词与音乐的联系问题。有人以唐代音乐的出奇繁荣为例,说明隋唐时形成的词体乃是歌词的最早起源。我以为这种看法并不科学。音乐发展是词体产生的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我们不否认音乐对一种文学样式兴起所起的推动作用,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兴起,除了受音乐的影响外,还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学自身因素的制约,所以“歌词”并不等同于唐宋词体,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应歌之词,当指“合乐之词”,即现今的“歌词”,它属于音乐文学范畴。音乐性是它的最突出的特征。而唐宋词体则是一种文学样式,起源时与音乐密切相关,但不单纯为入乐而入乐,它仍然有独立的风格体制。做为一种文学形式,唐宋词体的产生深受传统的歌诗、歌谣的影响,其形式也仍未完全摆脱古诗、古歌辞的旧例,与“歌词”的形式有相类似的地方。但歌词毕竟是用来应和曲调的,其音乐性较文学性来得突出,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词体,对文学性的要求较音乐性来得高些,其题材内容也比歌词来得广泛,同时,唐词的形成能够进一步完备歌词的形式,使现今的歌词在形式有了更多的借鉴方式,使之更趋完善,并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所以我以为唐宋词体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新的文学样式。
一、 唐代音乐的繁荣为歌词之法的完备创造了条件,并成为“词”这一新的文学样式产生的直接导火线。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唐代是一个国势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朝代。其音乐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地步,许多音乐家创制新曲调,谱写新词,竟放新声,歌词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时的音乐创作大体有三
(一)融各民族音乐之长,并加以利用和改造。据传开元年间唐玄宗所作《霓裳衣曲》就是利用外来音乐素材创制出来的一个新曲,当时可以把胡乐改编成大型的歌舞曲或直接换新词咏唱(例如《羌心怨》、《普赞子》、《归国谣》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行宫庭阡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学士也加入了填词的行列,歌词的创作数量大增。
(二)继承传统流传的清商乐,填新词。[诸如《采莲子》(梁)、《伴侣》(北齐)、《安公子》(隋曲)等]。
(三)文人学士利用民歌改制新曲,例如新禹锡改制《竹枝词》,刘禹锡、白易居翻新《杨柳枝》等。为应歌起见,许多新翻的曲调已初具长短句格式。
音乐的高度发展,经济的繁荣为词体的进一步完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大量创制新曲,填制新词。许多合乐歌诗的形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而且应歌填词在当时已形成风气,歌词的创作也有了新突破,为了更好地适应唐代许多新制曲调的旋律需要,势必要对唐以前的合乐歌诗的形式进行一番改造。
隋唐时期,从传统的歌词的格式来看,大致有二
(1)为古诗、古乐府体(即《诗经》、《汉乐府》、魏南北朝时期继承下来的形式)。
(2)为绝句,律诗体(因唐诗与音乐密不可分,故乐师歌伎竟相传唱当时的诗家名土作品,使得许多诗词成为合作歌词)。但这两种应歌之词的格式曲调的要求,因为燕乐的成份相当复杂,乐种众多,(除了雅乐、清乐、宴乐三个乐种成份外,还包融着许多外来音乐的特殊成份)因此其合乐歌辞的种类也相应增多,其形式也相应得到完善,应歌之词的创作除了保留传统的古诗,古乐府的旧制外,初期是对唐绝句和律诗进行改造。长短句形式便在这种改造中得以形成和完善,从而完成了歌诗到歌词的转变,完成了词坛上一个伟大的变革。
唐初对格律诗的改造之法大致有三,
(一)添虚字。(在规整的五绝或七绝、五律或七律中加入适当的衬词,使之便于咏唱)
(......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