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原文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0:31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11-12 07:17
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原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1-12 08:36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
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为了巩固王室的统治,急欲与唐朝建立新的友好关系。八二一年,赞普赤热巴巾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此时也处于"疮瘦未复,人皆惮战"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唐穆宗命宰相等17名重要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
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逻些(即拉萨)东郊。这次会盟发生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长庆会盟之后,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为了巩固王室的统治,急欲与唐朝建立新的友好关系。八二一年,赞普赤热巴巾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此时也处于"疮瘦未复,人皆惮战"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唐穆宗命宰相等17名重要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
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逻些(即拉萨)东郊。这次会盟发生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长庆会盟之后,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1-12 09:22
西面(碑阳)依据王尧的《唐蕃会盟碑疏释》一文录入西面的汉文碑文: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
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於碑也:
文武孝德皇帝与圣神赞普猎赞陛下二圣舅甥濬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亨,矜愍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喜,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好矣。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
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曩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祇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於万代,称美之声遍於日月所照矣。蕃於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然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倘不依此誓,蕃汉君臣任何一方先为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告立誓,
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如斯誓文藏於玉府焉。
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於碑也:
文武孝德皇帝与圣神赞普猎赞陛下二圣舅甥濬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亨,矜愍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喜,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好矣。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
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曩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祇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於万代,称美之声遍於日月所照矣。蕃於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然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倘不依此誓,蕃汉君臣任何一方先为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告立誓,
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如斯誓文藏於玉府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