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蓝光溢出究竟是指什么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21:01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3-26 15:30
LED蓝光溢出究竟是指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3-26 17:04
指的是,LED产生的紫外光没有被完全吸收,辐射出来。
紫外光?LED不是可见光吗?
介绍一下,发光二极管是如何工作的?我好像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
LED,指的是发光二极管。
提到二极管,必须要说一下PN节,这是二极管的核心。
二极管通过特别的工艺,将两块不同半导体无缝的连接在一起。这个“接缝”(无缝的接缝,您知道的就是指分界线)即PN节。
“不同的半导体”指的是掺和进不同添加物的半导体,掺和进的添加剂有很多,但无论是什么添加剂,总的来说这些半导体使用上只分成两类,P类和N类。
P类半导体(通常在晶体硅或金属锗中加入硼或铟元素得到),加入其中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小于四个,因此会产生空穴。为了和周围的硅或锗形成共价键晶体,有掠夺周围电子的倾向。
N类半导体(通常在晶体硅或金属锗中加入磷或锑元素得到),加入其中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多于四个,因此会产生漂移电子。为了和周围的硅或锗形成共价键晶体,有丢掉多余电子的倾向。
算下来,PN节两边的半导体,一边想要丢到自己的电子,一边想要别人的电子,因此,
这就出现了二极管的一个重要性质,单向导电性。电子可以很方便的从N节流到P节,但反过来就十分困难。总之,PN节内会有电子流过,而且您可以在PN节内动手脚。
我明白了,这是二极管。那么发光二极管如何发光呢?
普通的日光灯管,依靠产生电弧,电弧和灯管内的汞蒸气原子(也有的是其它惰性气体)碰撞,产生紫外光,产生的紫外光被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粉吸收,荧光粉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受激励,随后发光,发出来的是白光(实质就是荧光粉把紫外光转化成白光),因为日光灯管发出光的波长成分和太阳光相近,所以叫日光灯。当然,根据荧光粉的类型,还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那么类似的,我们也可以在PN节上动手脚。在整个二极管的材料内添加化合物。电子在PN节处会与空穴复合,会发出紫外光(事实上这是LED的主要功率损耗来源)。添加化合物会吸收紫外光受激励,随后将吸收的能量放出来发光。根据具体的添加化合物不同,LED有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光芒(砷化镓红,磷化镓绿,碳化硅黄,氮化镓蓝,如果是砷化镓,磷化镓,氮化镓都有,则发白光。)。因为LED是依靠添加化合物吸收作为损耗辐射掉的紫外光来发光,因此LED的光又叫冷光,因为它高效率,没有把电能用在不需要的发热上。
那么发光二极管如何会出现蓝光溢出呢?
问题来了,添加进去的化合物,镓是稀有金属,碳化硅又难以制造并提纯,因此,
如果生产厂家偷工减料加入的添加化合物不够多,自然无法吸收掉所有的紫外光。这部分没被吸收掉,“漏”出来的紫外光会向周围辐射。有的劣质LED没有使用足够的添加化合物,或者使用劣质的纯度不够的半导体来形成PN节,或者使用的添加化合物的比例不对,或者是使用低功率的LED去配高功率输出的电源(LED的额定设计功率低于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
这些都会导致紫外光没有被完全吸收,或者是发出的光芒偏蓝。这就是蓝光溢出。
事实上,使用高功率电池来驱动低功率LED,可以让低功率LED发出更亮的光芒。一些商家就用这种方法生产所谓的“高亮LED灯”,其实这种做法LED一直超负荷工作,寿命会非常的短,而且会有蓝光溢出的危险。有专门的高亮大功率LED元件的,不要贪便宜买小功率的LED元件然后让它超负荷工作。
蓝光溢出会造成什么?
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人眼不能识别紫外光。人眼依靠瞳孔的扩大缩小来控制进入眼睛中的光的量。通常在明亮的室外,视网膜感受到射进来的光太强,即关小瞳孔。在黑暗的室内则开大。
因此如果所在环境中的可见光波段,照并不很强,但却有很强的紫外光辐射的话,瞳孔感应到可见光弱,为了看清楚就会开大瞳孔,导致紫外光大量辐射进眼球。
紫外光是可以用来杀菌的,暴露在杀菌紫外光灯下几分钟都会感觉外露的皮肤有刺痛感(我体验过这个,事后好像被太阳晒伤一样脱一层皮,事实上这和太阳晒伤是一样的原理),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光下可导致皮肤癌。当然紫外光也可以杀死稚嫩的视网膜细胞,导致永久的失明。
这就是蓝光溢出的伤害机理。
总的来说,遵循以下几点:
不要贪便宜买劣质的LED灯。好的LED灯贵是有贵的道理的,它经过合理设计,且使用制造精良的LED元件。必要的话追查一下它的生产厂家。
尽量不要一直盯着LED的光芒看,虽然不刺眼也不要一直盯着看。
就可以减小,甚至避免蓝光溢出造成的伤害。
紫外光?LED不是可见光吗?
介绍一下,发光二极管是如何工作的?我好像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
LED,指的是发光二极管。
提到二极管,必须要说一下PN节,这是二极管的核心。
二极管通过特别的工艺,将两块不同半导体无缝的连接在一起。这个“接缝”(无缝的接缝,您知道的就是指分界线)即PN节。
“不同的半导体”指的是掺和进不同添加物的半导体,掺和进的添加剂有很多,但无论是什么添加剂,总的来说这些半导体使用上只分成两类,P类和N类。
P类半导体(通常在晶体硅或金属锗中加入硼或铟元素得到),加入其中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小于四个,因此会产生空穴。为了和周围的硅或锗形成共价键晶体,有掠夺周围电子的倾向。
N类半导体(通常在晶体硅或金属锗中加入磷或锑元素得到),加入其中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多于四个,因此会产生漂移电子。为了和周围的硅或锗形成共价键晶体,有丢掉多余电子的倾向。
算下来,PN节两边的半导体,一边想要丢到自己的电子,一边想要别人的电子,因此,
这就出现了二极管的一个重要性质,单向导电性。电子可以很方便的从N节流到P节,但反过来就十分困难。总之,PN节内会有电子流过,而且您可以在PN节内动手脚。
我明白了,这是二极管。那么发光二极管如何发光呢?
普通的日光灯管,依靠产生电弧,电弧和灯管内的汞蒸气原子(也有的是其它惰性气体)碰撞,产生紫外光,产生的紫外光被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粉吸收,荧光粉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受激励,随后发光,发出来的是白光(实质就是荧光粉把紫外光转化成白光),因为日光灯管发出光的波长成分和太阳光相近,所以叫日光灯。当然,根据荧光粉的类型,还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那么类似的,我们也可以在PN节上动手脚。在整个二极管的材料内添加化合物。电子在PN节处会与空穴复合,会发出紫外光(事实上这是LED的主要功率损耗来源)。添加化合物会吸收紫外光受激励,随后将吸收的能量放出来发光。根据具体的添加化合物不同,LED有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光芒(砷化镓红,磷化镓绿,碳化硅黄,氮化镓蓝,如果是砷化镓,磷化镓,氮化镓都有,则发白光。)。因为LED是依靠添加化合物吸收作为损耗辐射掉的紫外光来发光,因此LED的光又叫冷光,因为它高效率,没有把电能用在不需要的发热上。
那么发光二极管如何会出现蓝光溢出呢?
问题来了,添加进去的化合物,镓是稀有金属,碳化硅又难以制造并提纯,因此,
如果生产厂家偷工减料加入的添加化合物不够多,自然无法吸收掉所有的紫外光。这部分没被吸收掉,“漏”出来的紫外光会向周围辐射。有的劣质LED没有使用足够的添加化合物,或者使用劣质的纯度不够的半导体来形成PN节,或者使用的添加化合物的比例不对,或者是使用低功率的LED去配高功率输出的电源(LED的额定设计功率低于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
这些都会导致紫外光没有被完全吸收,或者是发出的光芒偏蓝。这就是蓝光溢出。
事实上,使用高功率电池来驱动低功率LED,可以让低功率LED发出更亮的光芒。一些商家就用这种方法生产所谓的“高亮LED灯”,其实这种做法LED一直超负荷工作,寿命会非常的短,而且会有蓝光溢出的危险。有专门的高亮大功率LED元件的,不要贪便宜买小功率的LED元件然后让它超负荷工作。
蓝光溢出会造成什么?
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人眼不能识别紫外光。人眼依靠瞳孔的扩大缩小来控制进入眼睛中的光的量。通常在明亮的室外,视网膜感受到射进来的光太强,即关小瞳孔。在黑暗的室内则开大。
因此如果所在环境中的可见光波段,照并不很强,但却有很强的紫外光辐射的话,瞳孔感应到可见光弱,为了看清楚就会开大瞳孔,导致紫外光大量辐射进眼球。
紫外光是可以用来杀菌的,暴露在杀菌紫外光灯下几分钟都会感觉外露的皮肤有刺痛感(我体验过这个,事后好像被太阳晒伤一样脱一层皮,事实上这和太阳晒伤是一样的原理),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光下可导致皮肤癌。当然紫外光也可以杀死稚嫩的视网膜细胞,导致永久的失明。
这就是蓝光溢出的伤害机理。
总的来说,遵循以下几点:
不要贪便宜买劣质的LED灯。好的LED灯贵是有贵的道理的,它经过合理设计,且使用制造精良的LED元件。必要的话追查一下它的生产厂家。
尽量不要一直盯着LED的光芒看,虽然不刺眼也不要一直盯着看。
就可以减小,甚至避免蓝光溢出造成的伤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