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运用肢体语言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20:24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12-28 00:23
教师如何运用肢体语言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2-01-22 06:33
一、前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因此我们知道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讯息的传递。讯息的传递通常靠语言及非语言的两种方式进行,一般而言,我们会比较注意言语的讯息,因为它直接、易于表达、思考、分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都不免注意到老师音量的大小、发音的正确、及逻辑的表达等。但除此之外,老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容忽视。它是以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情绪或讯息给学生。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老师可以做很自然且有效的表达,且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吸引学生专心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一直是老师们教学中最关心的,因此本组将由四个方面---面部表情、手势、眼神接触、身体接近与姿势来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上善用肢体语言的技巧。 二、主要肢体语言类型 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收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只要老师一个表情不对,学生就知道可能大事不妙了。在教室中,教师脸部表情能传达热诚、欣赏等讯息,可给予学生社会性增强,以增进正向行为;相反的,面部表情也能显露老师的厌恶、烦恼、或放弃的讯息,促使学生做出不良的行为。以下大致提出一些学着们认为的好老师的面部表情: (1) 时时带着微笑: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喔! (2) 要专注,用心。 (3) 要真诚、亲切---使学生感到亲和力,而不是压迫感。 (4) 避免皱眉头。 (5) 避免板着张臭脸---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欲望。 (6) 不要常对学生表现灰心、失望的神情:这样会打击学生信心,导致自暴自弃。 以上这些中最明显的就是「笑容」,它可以增进人与人间的和谐,且有鼓励、支持的效果,老师带着笑容和颜悦色的上课,也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手势 老师做手势不仅有强调、示范的功用,更能比言语更清楚的表达鼓励及制止学生的行为,例如:食指放于唇上表「安静」,竖起拇指表「很好」、「赞同」等,这些课堂上手势运用有效且不会干扰教学的流程。老师教学上手势的运用也反映教师在工作上的投入程度。一般说来,使用手势的基本原则有: (1) 应展开双臂,手指合拢---能显得大方,有精神。 (2) 手势动作自然,不夸大,不做作。 (3) 依身材决定手势大小。Ex. 身材娇小者宜放大手势。 (4) 手势应多变化、但也不要太过频繁,让学生眼花撩乱。 (5) 不做手势时,双手可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6) 教师应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 另外,我们似乎发现中学老师上课时手上不是拿粉笔,就是拿着课本,但这样无异减少了老师使用手势的机会。因此,如果在课前就把教具准备好,上课时就可多了用手势加强说明及管理秩序的机会。 3. 眼神接触 在人类的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眼睛是人与人之间最清楚正确的讯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且人类的瞳孔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打开沟通、延续沟通或终止沟通。所以,对教师而言,借着眼神的接触拉近师生的距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很少有其它肢体行为比眼神接触更能传达掌握全局的样子。 在教室里教师直接的眼神接触,可用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效的帮助分心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拉回注意力,即使仅使用眼光凝视,也有助于学生适当行为的表现。有技巧的老师会持续地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个学生的眼神接触。固定视线常会使学生不安。当老师长时间注视学生时,学生可能会心生警惕,进而达到警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室中,应确切地掌握眼神接触的时间以正确传递不同讯息。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情形有: (一) 当走上讲台开口说话前,先用眼光扫描全班,使学生知道老师正看着他,而提醒自己也必须看着老师。 (二) 开始上课后,眼睛要散发自信、活力、愉快的神情。因为如此,学生会得到“一起打起精神吧!”的暗示,学生必会较有意愿和一位有活力的老师进行学习。 (三) 眼睛不可离开学生,而且配合身体的转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接收到老师关爱的眼神。教师也才能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全场。 (四) 在讲授课程时,教师的眼睛必须配合教学内容而改变。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不妨传递出赞赏、嘉勉、期望的眼神,这样会使学生愿意变得更好,也就是所谓的“比马龙效应”。反之,当学生有不良行为时,也可用眼神制止他,传达出老师已经在注意他的讯息。 4. 身体接近与姿势 近体学(prosemics)在教学上则在探讨师生间的远近、学生座位的安排及教师在空间上的运用等对教学的影响。 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或师生间的位置安排为面对面的方式,则会提高学生对教室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的位置停留在教室的前方中央,对传统排排坐的教室而言,会产生“参与的三角地带”(triangle of participation),也就是参与教室活动的学生,会集中在前面几排和靠近中间三分之二列的学生,显然地,后排及两侧的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较少。 所以,教师必须先了解“接近”是如何影响师生沟通,然后能运用它来配合不同的教学活动。当一位老师在有意或无意间,修正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会改变学生的参与情形。在教室中,身体的空间传达了师生沟通,教师也具有了应有的角色和地位。许多老师因身体与学生距离较远,而无法与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种阻力。教师经常站在教室前方,或坐在桌子后面,都是明显的例子。学生较喜欢与他们亲近的老师,所以教师置身于学生中进行教学活动,比在学生旁边、后面、或坐在桌后的老师,使人更有温暖、友善的感觉。而在与学生谈话或“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下,较接近学生的老师,学生会认为是喜爱他们、善解人意的好老师。相反地,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呈现“单向”的情况。教师能善用与学生间的身体接近,来显露亲和力及真诚心,相信必能延伸自己的影响力。 姿势提供了情感、意图及动机等沟通的讯息。具体而言,姿势虽然不像脸部表情或声音那么容易控制或察觉,但一个人就算脸上没有表现出焦虑的心境,也可能会因不断的变换姿势而显示出内中的焦虑与冲突。教师的身体倾向学生时,被视为是一种接受、加入学生及喜欢学生的表现。较可亲的老师,会表现出轻松、开朗的态度,而且通常会将身体倾向学生。 三、结论 (一) 加强眼光和笑容之使用 若教师不能经常注视或巡视学生,教不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及察觉学生的非语言讯息,所以教师应保持经常而且平均的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此外,教师的眼光除了看着学生以外,其余时间大多用于注视课本或黑板,所以,若教师能在课前充分准备教材与较具,减少背对学生板书或看书本的时间,自然地,每位学生所分享到的眼神注意与笑容,就会随着增加了,如此一来,教室里不但有和谐的气氛,更能提升教学效果。老师适当运用笑容,较能鼓励学生,也较易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 适度的身体移动及变换位置 教师上课时,多站于讲桌前或黑板附近,即使走入学生座位间,也容易停下来,或依循固定的路线巡走。如此,容易忽略边陲地带的学生,造成老师关爱分配不均的情形。教师应配合教室内容,适度地在教室走动,并经常变换所站的位置,以便与每位学生都有较平均的身体接近机会,使不专心学生及行为不良学生,找回失落的向心力。师生间距离的拉近,也是鼓励学生可以有平等的双向沟通。 (三) 改进教师之手势与姿势 教师的手势是能辅助教学“表演”的工具,手势可以指示人事物,也可以表达形状、大小和动作。教师可借着手势,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时,教师站立或走动的姿势需自信、优美,将内在的精神显露出来,举手投足间应展现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神态,不能给人随便的感觉。此外,与学生交谈时,身体宜稍微前倾,表示尊重学生及愿意倾听的接纳态度,并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2-01-22 06:55
任务占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