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变脸是怎么变的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18:28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2-21 07:29
戏曲变脸是怎么变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2-21 08:20
1、戏曲变脸手法之“抹脸”:
这个主要将化妆时用的油彩抹在脸部的特定部位上,要用的时候,直接用手在脸上抹一下就可以了,可以说是十分方便快捷了,只能将油彩涂抹在眉毛上了,单纯的变上部分脸或者下部分脸,只需要改变涂的位置就可以了。
2、戏曲变脸手法之“吹脸”:
这种变脸方式只适合粉末状的化妆品了,比如像戏曲常用的金粉、银粉等,当演员表演到一个伏地的动作时,便可以借用这个机会,将脸贴近盒子一吹就变成别的颜色的脸了,不过吹时要闭上眼睛,闭上呼吸,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技巧。
3、戏曲变脸手法之“扯脸”:
这种方式就非常复杂了,它要在表演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的绸子上,剪好并系上丝线,然后一张一张贴在脸上,丝线则放在表演衣服顺手的地方,根据剧情的发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张的将脸谱扯下来,便能成功的变脸了。
4、戏曲变脸手法之“运气变脸”:
这种“运气变脸”的方式,需要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角色如释重负后的效果。
扩展资料:
“变脸”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四川的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
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2005年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脸
这个主要将化妆时用的油彩抹在脸部的特定部位上,要用的时候,直接用手在脸上抹一下就可以了,可以说是十分方便快捷了,只能将油彩涂抹在眉毛上了,单纯的变上部分脸或者下部分脸,只需要改变涂的位置就可以了。
2、戏曲变脸手法之“吹脸”:
这种变脸方式只适合粉末状的化妆品了,比如像戏曲常用的金粉、银粉等,当演员表演到一个伏地的动作时,便可以借用这个机会,将脸贴近盒子一吹就变成别的颜色的脸了,不过吹时要闭上眼睛,闭上呼吸,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技巧。
3、戏曲变脸手法之“扯脸”:
这种方式就非常复杂了,它要在表演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的绸子上,剪好并系上丝线,然后一张一张贴在脸上,丝线则放在表演衣服顺手的地方,根据剧情的发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张的将脸谱扯下来,便能成功的变脸了。
4、戏曲变脸手法之“运气变脸”:
这种“运气变脸”的方式,需要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角色如释重负后的效果。
扩展资料:
“变脸”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四川的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
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2005年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脸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鸦
- 2021-02-21 10:56
川剧的变脸,是演员表演的一种技巧。他与魔术有共性。是要靠演员认真的练习,他有道具,服装。与手法。要说神秘那也是公开的神秘。老年人和武生都知道。现代人,少看戏当然就不知。
变脸有摸脸,有吹脸和扯脸。现在讲的人们爱看的就是扯脸了。八阵图陆逊就是用的抹脸。活捉子都子都就是用的吹脸。
金山寺的挠钵就是用的扯脸。
扯脸:先要做脸,比着自己的脸做。就像现在的面膜一样。做好后一张一张的贴在脸上,每张脸上要有一根很细的线,自己把线固定在自己身上恰当的位置,便于操作,自己一定要记好,先扯那一根线,拉错了一根线就会出问题,暴露所谓的机密。技术熟练的演员,就会把脸上的脸,一张一张的,有次序扯下来。不熟练的就会出丑。把脸扯在下巴上,或七八张脸,只能扯二三张脸,就是说把全部脸一下扯下来。这就是变脸。
- 2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2-21 10:03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 3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2-21 09:20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於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乾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