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仅诗情充沛,而且也是历史意识较早发达的民族之一。早在...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6:49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1-03 21:37
中国人不仅诗情充沛,而且也是历史意识较早发达的民族之一。早在先秦时代,即已出现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左传》。作为叙事性的作品,它在写人叙事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千百年来的中国史学传统了基石,也给予后世的中国小说创作以深刻的影响。而引起我们注意的,则是在《左传》中,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已经初露端倪。例如,在隐公元年所载郑伯克段干鄢的故事中,郑庄公发誓同参预叛乱的母亲武姜“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而后自悔,遂“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融融’,遂为母子如初”。这一段落,与后世小说中诗文融合的写法,何其相似乃尔。说它有滥觞之功,应该是不算过分的。 先秦历史散文中这种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在汉代被直接继承并发展下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著作,它既以人物为核心,极尽叙述之能事,则广泛载述历史人物的诗赋作品,借以显示其思想性格,也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手段了。《项羽本纪》所载项羽的《垓下歌》,充分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无限悲凉。《高祖本纪》载刘邦的《大风歌》,则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开国皇帝的踌躇满志。班固的《汉书》,更广泛采用了这种方法。凡此种种,都从深度和广度上,把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向前了一大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代还出现了刘向《列女传》那样超出正史范围以外、颇接近稗官野史的著作,其文体特征是散文体的“传”和诗歌体的“赞”的有机融合。如其中一篇,在以散文体的“传”记述了秋胡之妻的事迹后,又以诗歌体的“赞”总摄其要。“秋胡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识,心有淫思。妻执无二,归而相知。耻夫无义,遂东赴河。”如果说《左传》、《史记》、《汉书》所引诗赋,是从内在的角度,让历史人物直接抒发其主观感情(姑且称之为A型);那么《烈女传》中的“赞”,则是从外在角度,以作者的口吻进行客观的叙述(姑且称之为B型)。由此可见,A型的出现,比B型更为古老。当然,无论《左传》、《史记》、《汉书》,还是《烈女传》,毕竟还只是历史性的散文,而不是文艺性的小说,但其叙事写人之技巧,对后世小说深有影响,其诗文融合的写作方法,成为后来中国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历史渊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第一段引“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为了说明什么,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 A.中国人不仅诗情充沛,而且历史意识较早发达。 B.《左传》是先秦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著作。 C.《左传》中已有了诗文融合的写法的征象。 D.这段引文与后世小说诗文融合写法相似。 2.第一段说“它有滥觞之功”的含义是什么?(回答不得超过12字。) (左传)________。 3.根据原文意思,为、、、四处空白选择恰当的一组词。 A.奠定 启迪 描写 推动 B.奠立 启迪 刻画 推进 C.奠立 启示 刻画 推动 D.奠定 启示 描写 推进 4.根据下面所引古代作品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归入第三段论述的A型和B型两类(只填序号) ①《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写悟空战妖失利时“忽失声叫道:‘师傅呵!当年秉教出山中,共往西来苦用工。大海洪波无恐惧,阳沟之内却遭风!’” ②《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写宋金交战:“那兀术也把陆登一看,但见他:头戴大红结顶赤铜盔,身穿连环锁子黄金甲。走兽壶中箭比星,飞鱼袋内弓如月。真个英雄气象,盖世无双;人才出众,豪杰第一!” ③《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宋江题写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④《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在太虚幻境看“正册”,有四句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⑤《三国演义》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清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⑥《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人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A型:________;B型:________。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1-03 22:59
答案:解析:1.C2.《左传》是诗文融合写法的起源。(或:《左传》开创了诗文融合的写法。)3.B4.A型:①③;B型:②④⑤⑥5.先秦和汉代的历史散文的诗文融合写法是中国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历史渊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秋
- 2021-01-04 00:34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